大城小店,一起逛
鹿晗、张艺兴、周杰伦、张信哲、李宇春、郑秀文、梁咏琪……更别提每年都来上海巡演的陈奕迅和五月天了。
每个有演唱会的夜晚,上海体育馆、八万人体育场内都山呼海啸,歌迷疯狂打call。
有没有想过,此刻的演唱会后台是什么样的?dancer随时待命,服化师神经紧绷等待下一个换装间隙,唯一能抚慰紧张氛围的,大概是比任何粉丝都先见到偶像的花束花篮。
从开唱前到演出后,它们静静地见证了后台所有的秘密。
你绝对猜不到,这些铺满大牌明星演唱会的花,其实全来自中漕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花店。
要不是朋友力荐“这家的花真心不错”,T酱可能看到店招已经转身就走了。
中漕路5号,
夹杂在特色小吃店和水果摊之间,
绿色的门头简直小得可怜。
进了门更是挤,
2*4的小店左右两排全是花,
高到快戳进天花板。
正面的柜子里放着缎带,
右手边沙发上堆满日文杂志报纸,
站进两个人已经难转身了。
偏偏还有只猫瘫在沙发上,
懒洋洋不肯挪位。
没选在文艺青年聚集地,没刷成高颜值的网红打卡点,但恰恰就是这家不时髦的花店,在这街区一开就是12年。
不仅征服了周围集居的日本人,连薛佳凝也会自己跑过来买花回家。
老板娘丁姐也不是那种追赶时髦的人,46岁的她一开口温温柔柔,在花店里常年穿黑衣黑裙,只因为“这样更能显出花好看”。
丁姐22岁来到上海,那时还是个迷茫的小姑娘,寻寻觅觅干过好多杂事后,进了一家日本花艺公司。
从起初接触的就是日式花道,丁姐觉得幸运。
对熟客,丁姐会上门插花
池坊、小原流和草月流,日本花道里最具代表性的这三大流派,选花、切花时追求的都是自然的姿态美感,讲究人与花的交流,而不是定要求一个看起来十全十美的花团锦簇。
在包花时,她也不爱层层叠叠的包装纸,偏爱用报纸这种日常的材料。
丁姐爱花,每周早起买花,每日扎花的辛苦都不谈。
但碰上懂行的客人,懂得给男孩送黄色系的花,给女孩送粉色浅色系的花,这件事她能记住念叨半天。
她还有个特别不花艺师的癖好,就是常关注时政新闻,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只想追问为什么。
丁姐角度刁钻:各国大佬互相交流访问的时候,大多数会有送花环节,坐定聊天时,身后手边也会有花。
那一眼,就能看出各个国家花艺水平和审美取向的不同。
丁姐说,外国女孩特别喜欢米汁汀的花
上过日本杂志的丁姐,除了开花店,还常被法国家具品牌、日本公司邀请去讲花艺课。
法国人讲究情调,只要买够多少的家具就送几节花艺课程,结果没想到,这样的花艺课常常爆满。
T酱问丁姐有没有收过徒弟,她说算不上收徒,只是两个比较有心的姑娘循着口碑找过来,就让她们在店里帮忙了三个月。
后来她们都回老家去开了花店,生意不错。
丁姐和妹妹曾在繁华的茅台路金虹桥国际中心开过一家店,那家店更符合她想象中花店的样子:
卖花的同时,能有更大空间让客人现场体验插花。后来因为人手不足,还是退回了这家8平方的小店。
也许未来的某天,丁姐能重新开起她的理想花店。
T酱却觉得,这家在市井中的小花店尤为可贵:
下班路上,随手带一束花带回家,本来就应该是日常,就像顺便提个西瓜买把芹菜那样。
因为有样的小花店,
才让人能在上海,
把日子过得美而不经意。
-END-
明天下班
就带一束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