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曾播出过“农场的激情岁月”。内容说的是60年、70年代有一批社会青年(当时的叫法)和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告别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和市区被分配来到市郊农场工作,生活的一些真实情况。作为当年亲历者之一,面对电视播放的一帧帧闪过画面,不仅再次回想起了40多年前前往农场和在农场度过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
1973年12月6日清晨8点,几辆公交车在阵阵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和欢送人群挥手道别声中,从当时的卢湾区五爱中学校门口徐徐驶离,车上满载着包括我在内前往市郊农场带队老师、同学和行李。
那天是极其平凡的一天,那天也是注定难忘的一天。记得那天天气极其寒冷。
随着车轮不断前行,市区渐行渐远,刚才还喧闹的车厢里,大家都坐在座位上,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当汽车摆渡后,行驶在两车道沪南公路上,朝车窗外望出,旷广的田野展现在大家眼前,农田里积雪在太阳照射下反射出白皑皑的一片。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行驶和摆渡(当时黄浦江江面上还没有大桥和隧道,来往浦东、浦西都靠渡轮)车子终于在中午时分来到了当时(南汇)五四农场十九连。
汽车到达时正逢午饭时分,冰天雪地泥泞的路面上(气温明显比市区低3至4度),行走着三三二二,男男女女手里拿着糖瓷碗去连队食堂就餐人员,也有提着水瓶去食堂旁的老虎灶打水人员,不少连队人员见到车子的到达纷纷迎了过来,十分热情忙着帮助我们从车上卸下行李,领着我们来到了一排两层楼楼房,“男生睡楼下,女生睡楼上”。按照名单进入宿舍(一间房四张上下两层的床铺),并给我们预发了用塑料制成的饭菜票,放好行李,带着我们来到食堂吃上了来到连队的第一餐。
下午,连队支部书记胡清梅等领导就组织我们开会,会上介绍了连队的情况,人员,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作了相互介绍,随着会议的结束,即刻起我们正式告别了学生时代,成为了农场连队的一员,来了个从学生到职工的华丽转身,时年离按现在踏入成年人行列标准来算,还相差97天。
记得那天晚上睡在床上,听到窗门外阵阵吹过的西北风,(连队的土地都是在海边围垦而形成的)。听着房间此起彼伏的打鼾声,回想起白天所发生的一幕幕,一切都感到很陌生,一切都感到很新奇。在久久无法入眠眼前又浮现出父母、亲人、老师、同学。。。
现在回想特别是父母的不容易。记得当父母看我拿出去农场报道通知时,想到我要离开他(她)们时久久无语,默默注视。直至去农场报道前一天,才从锁着的抽屉里拿出户口簿交给了我,让我去公安派出所将户口迁至农场。当时父母的心情那是何其难过,肯定是舍不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注:五七农场是由原属于五四农场位于南汇县境内的8个生产队7092亩土地和原属于东海农场南滩的2个生产队2388亩土地合并筹建起来的。创建于1973年12月7日,也是我们进农场第二天定名为五七农场(当时我们是手持五四农场19连通知)。(1981年5月改名为芦潮港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