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万恒写了《生涯视角下的闲暇教育与教师个性化发展》,关注诗意的栖居如何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有意思的选题。
真正意义的闲暇是解除了生涯中生活、工作、学习等各种角色的身份焦虑压力后的心无羁绊的自在状态。
闲暇教育,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闲暇的意义,培养闲暇的知识、态度,使学习者有一个良好的闲暇价值观,学会闲暇活动的技能,养成闲暇选择的能力,建立闲暇伦理,舒缓压力,提高生命质量。
教师应该是一群以受过训练的方式思考,有文化品位,具备娱乐感,会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活跃的想象力和对他人具有同理心的知识工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闲暇教育也许可以成为其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学校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指导教师寻找积极有意义的闲暇,通过会玩来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交往,消除工作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赋能增效的实践路径。
赋能这个概念是谷歌公司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来的。就是“教育者”通过“教学实践”来获得成就感和社会价值。他们需要的不是激励,不是授权,而是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更高效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环境和工具,这叫赋能。这里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用其他关键词代替,比如说创造,比如说闲暇,当然,这时候的“教育者”也需要换成其他主语。
在倡导个性的今天,如何在精神、情感、体验等方面保持教师群体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共存,如何扭转被动专业化的态势,让教师积极主动体悟个性化发展内涵及生命意义,成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
学校通过指导教师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支持教师开展有益的闲暇活动,鼓励教师发展个人兴趣,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这些都是学校开展闲暇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文章的思路其实也可以迁移到各行各业。其他领域的职业,也可以借助闲暇教育来增进员工的幸福感,最终推动事业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