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个有性格的字。甲骨文中,竹是两根细枝垂着几片叶子,乃冬季生长的植物,很有风骨。不只竹,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因其清雅淡泊,常被人们用以比喻清高素洁的品德。人们未必记得魏晋时期的那些王者,但说起竹林七贤,都会点头。竹林七贤因对乱世不满而选择退隐山林、不拘礼法,饮酒纵歌作文。一般认为,因其“集于竹林之下”,所以才有了竹林七贤的美名。山林里一定不止有竹,但人们选择竹林为名,是因为竹最能体现文人的清高自洁。
竹子浑身是宝。竹笋好吃,竹子除了可以喂熊猫,还可以做成竹筷、竹绳、竹篮、竹筒、竹罐、竹排等。
有竹字头的字,大部分与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相关。其中,乐器有笛、竽、箫、笙、筝,竹器有筒、管、箭、笼子、箱子、篮子、簸箕等。篆文之所以带竹字头,因其最初是刻于竹简之上。
古老的汉字,起初刻在牛羊骨、龟甲和金属上,后来发展到刻写在竹片上。毛笔的发明,也使得汉字字形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流畅而飘逸了。在古时,写在竹片上的叫“简”,用木片写的叫“札”,简和札编缀在一起叫“册”。
比起刻在金属上,把文字写在竹片上可是太便利了,所以“简”又有方便和省力的意思,如简便、简单、简短、简洁、简朴、简练、简装、简报、简历、简介等。简书的简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竹简盛行多年,直到公元4世纪左右,纸张的发明才让竹简推出了历史舞台。简易的竹简,对中国文化传播很关键。“百家争鸣“的盛况,多亏了竹简。
个,表示站着的一个人。篆文中写成竹子的一半,表示一枚竹钉,意为单独的人或竹钉等小物件。简化方案用“个”将“個”和“箇”合并了。从“一个人”可看出,在汉字中,人类是多么渺小的个体。
于,来自吹奏乐器“竽”,表示婉转起伏的竽音,后多用其引申义“从,由,到”,如由于,于是,青出于蓝,取之于民。
乎,是“呼”的本字,代表吹奏的气流通过号角发出的声音。
当号角吹得急而响亮,代表部落有紧急呼叫,叫“乎”;号角吹不出声音,叫“亏”,表示中气不足;号角吹得嘘嘘无力,叫“兮”;当号角吹得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平”,表示平安,没有险情。
古文中的“兮”和“乎”,后来都成了语气助词。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可以想象,当年的竹林七贤在饮酒纵歌时,一定少不了“兮”与“乎”。
主要参考来源:《象形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