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杯茶的时间

作者:黎荔

茶香,是慢生活的入场券。现代人连喝水都像在完成任务,而喝茶却逼着你慢下来。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像欣赏一场慢动作的芭蕾;等着茶汤渐渐变色,像等待一朵花开;小口啜饮时,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变得绵长。这一杯茶的时间,是快节奏生活里最温柔的叛逆。

真正的一杯茶,是从取水、烹水开始的。正所谓“水为茶之母”,茶性借水而发,好茶还需好水泡,好水能更好地体现好茶的色、香、味、韵。自古以来,茶人对品茗之水极尽讲究。为了一口清泉,古人不惜翻山越岭,寻寻觅觅于山林深处。或是采集不易腐坏的甘甜腊雪,若是春雪易变质,而且古人还讲究要收梅花上、松枝上的雪,如此才是化雪烹茶必收取的“佳雪”、“香雪”。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不过,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污染日益严重,如今的雪水净度堪忧。古人奉为“上品”的雪水,已不宜直接作为泡茶用水。

那么就用纯净水、蒸馏水好了。矿泉水也不一定合适,尤其是高矿化度天然泉水,可以较大修饰和改变茶汤风格,只部分适合醇和度要求高的茶,如普洱茶、黑茶、老枞红茶、足火岩茶。在茶炉上用一把铁壶烧水,渐渐有了动静,水声由细微而哗然,最终水沸腾了。撮起一小撮茶叶投入茶壶中,那叶子蜷曲如小虫,在滚水激荡下,竟慢慢伸展开来,漾出一片青碧。氤氲茶烟腾起,如古代诗人形容的“碧云流空”,而茶叶则在水中浮沉,舒展出久囚后的生气。你发现,原本干瘪的生命,原本毫无生机的卷曲茶叶,渐渐改变成了另一个形态,展示出一种饱满和丰沛。

那些揉为茶香的山野叶芽,当初都经历过广袤的青春,在大地上恣放过,吸取过阳光雨露、天地精华,跟清风做伴,与明月相约,它们的生命,犹如少年人生,是最恣肆的,毫不虚伪、毫不受阻挠,是那种可以自由舒展、尽情绽放的野性生命。然后,随着月转星移,季节交替,它们被茶人采撷、晾晒,烘烤,失去了水分,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体态,变得干瘪,枯萎,瘦弱,一如老去的小草。但是,那只是暂时的委屈,过一段时间,它们将被人用来泡茶,那时,又会再次绽放、舒展,迎来第二次的诞生。

沸水入盏,茶汤初成,其色澄澈。想起昨夜翻书,记起明人张岱与三叔张炳芳斗茶的往事了,那茶汤清亮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兰雪茶,系张岱亲手创制的品种,明末曾风靡一时,今已失传。其茶汤是什么颜色的呢?在张岱的笔下,如同刚剥开的竹笋,呈极其均匀的淡绿色;又如面山轩窗的窗纸,刚刚透出黎明曙色。取来清妃白素瓷杯,将茶倾倒进去,犹如一枝枝立在水中的素兰与雪涛一同倾泻而下。其中之精微,令人遥想痴迷,竟非言语可尽传。

在我品过的茶中,有的茶汤很淡,清澈澄碧,如白茶中的白毫银针,滋味汤色都十分淡,但其实银针是非常醇厚、余味悠长的。茶味醇厚与滋味的浓淡并无关系,而是一种感官和触觉所体现的厚度。滋味淡雅是白茶工艺所造就的,并不代表它的内质不丰厚。又如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还有的茶汤很浓,如我的家乡茶——经过自然陈化后的六堡茶,汤色通常呈现红黄明亮,随着年份的推移,汤色会逐渐加深,表现出更浓的色泽。总的来说,六堡茶汤色是红色至黑褐色。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黄,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浅黄、深黄、金黄、橙红、红、红褐、黑褐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年来中国人从从容容,茶是一味镇静剂。对茶叶、茶具、水,其实不必过于讲究,最重要的是宁静——环境和内心的宁静。我觉得,也无须添加桂花、姜、枣、盐、橘皮、糖、奶,茶有真香,只关注茶本身的醇香即可。在楼房、在瓦屋,于窗前、于凉台,瓷具陶杯,简单而认真地喝一次茶。慢慢啜饮,如有一丝山野清香,由鼻入口,盈满唇齿之间,口腔里如被一股圆融的力量包裹着,接着,回甘从喉咙回溯,甜感抵达大脑,馨香萦绕。轻啜一口,茶味清苦,随后又回甘绵绵,竟使人周身通泰,仿佛卢仝《七碗茶歌》里所唱:从“喉吻润”,到“肌骨清”,“通仙灵”,“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汁滑落喉咙,似液态的丝绸,沁入身体,扩散开去。于一泡茶的功夫间,灵魂出窍恍入隐秘之境。

周作人这样写品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的确如此,一盏茶的时间,给人一种时光停驻、天地祥和的安宁。端起一杯茶,每一泡,每一杯,都莫忽略,莫马虎,莫放弃。怀着对美好的敬畏、珍惜去体验与感受,就会心生感谢、感激、感恩的善念。人生的不如意,大抵也会随着清风飘远。

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每日都行走在追求金钱的路上,当我们沉沦于各种短视频的视听冲击,我们忘记了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我们忘记了曾几何时,与友人闲闲对坐,看到那一缕淡淡升起的茶烟。人和山水的会意中,纤纤青茶是时光的使者,从老祖先的汤药,走向文人的诗句、雅士的生活,又潜入现代人的日常。用一盏茶的时间,如古寺晨钟,清空荡涤胸臆;茶汤虽尽,可那盏中的星汉宇宙,分明悄然沉落于心底,静默地闪着光,在日复一日的琐屑中,照亮了平凡深处那一点永恒的清透。

大可不必着急着活,着急着日晷上影子的节奏……在燕子尚未归来之前,暂且借浮云烹煮一壶清茶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