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吟清风,悠然望得南山月

清风徐徐,明月朗朗,幽美绝佳的景致总能使人排遣愁绪,让人渐渐忘记在俗世中的追名逐利,所以田园诗派历来是一个具有隐逸情怀,仙风道骨的文学流派,它留下来的向往自然,沉醉风景的传统,薪火相传,使多少具有文学情怀的人士能够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习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山水间流连忘返,醉心于自耕自读的文艺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的内心充溢着的是对自然山水的依恋与热爱,他无暇再顾及功名利禄。他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一代隐逸诗宗的生活写照与自然情怀。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清水秀之处,花香馥郁,鸟语啁啾,泉水叮咚,最能使人放松心情,暂时遗忘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人心性澄净,不须再被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所困惑不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常建在那个万籁俱寂的时候,以一种出世遁隐的姿态,给汲汲于名利的世人敲响了警钟,使人遐思飘远,浮想联翩。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醉翁之意不在酒,传递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在千百年前的赤壁赋中就体现出了这样一种隐逸的情怀,令人久久为之神往。

文 | 三度&青舟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美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国学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诗词文化,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
    彭小艾阅读 8,812评论 19 62
  • Xcode9适配WKWebViewJavascriptBridge (void)webView:(WKWebVie...
    怎样m阅读 2,953评论 0 0
  • 一个不提供白开水的餐厅,到处都透露着不自信。 很多时候,我在餐厅吃饭都是点饮料的。但也有一些时候,真的就是只想喝点...
    祝孜孜阅读 2,649评论 0 0
  • 昨天身体不舒服,什么都不想干,甚至连坐起来都难受,虚弱的躺在床上,有点行将就木的意思。 接的单子都没写,千字文没精...
    大地_行者阅读 2,7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