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间,想起淡泊明志一词来。
却也不是毫无缘由,记得在2015年备考教师招聘的时候,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下了“淡泊明志”。时隔多年,想起来,遂想继续写写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理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百度里查这句话的意思,众说纷纭,比较认同的解释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由此,我的理解是,明志需要先学会淡泊。如果人们把名利看得太重,便会受之于此,容易蒙蔽心智,不清楚自己的志趣究竟是什么。
致远须先学会安静。热闹的地方很慢产生思想,嘈杂的环境里很慢习得孤独。沉得下心来,才能专注于一事,才更有可能达到目标。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说到底,还是古人讲究的举重若轻的哲学,“治大国如烹小鲜”。
很喜欢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那样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作者乘一叶扁舟,在江面上钓着鱼,怡然自得,明心见性。只身一人,孤独得面对一个白雪皑皑的天地,内心是有何等的富庶,心灵是何等的丰盈啊!
尾联一个“独”字,意境全出,心中有天地,何处不自在。我们可以根据整首诗推测,作者竟是享受着这种孤独的。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面对漫天风雪,作者如此闲情逸致,早就表明了其超脱世俗名利的捆绑了,只是专心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管他人评说。这样的境界着实是令人钦佩啊。
就在前几天,看完了毕淑敏的一本书《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刷新了自己对孤独的认识。孤独是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高级的学习状态。
譬如阅读,注定是孤独的。在阅读里,你可以敞开心扉,笑看别人的喜怒哀乐,然后陷入遐想,自己又如之何,在这样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中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长。毕竟,心智成熟是漫长的人生之旅。
孤独不是孤单,是固守着自我世界的一隅,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孤独不是寂寞,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富庶和丰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孤独不是刚愎自用,不是固执己见,不是自以为是,不是桀骜不驯,是怡然自得,是明心见性,是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