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听得到APP的罗辑思维第666期|网络小说为什么让人上瘾?。很有收获!
罗胖延续了他在罗辑思维的惯性谈话方式,先提出一般,再提出反例,继续论述反例的合理性与深刻意义。这次说的是网络小说,说在大众阅读时间一直很少的环境下,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的网络小说为什么这么火,簇拥们会跟帖、点赞、打赏,一直坚持着读完,对这部小说上瘾了呢?是因为网络小说里有个“黄金三章”的说法,那一个套路性的写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开篇交代终极目标;二是明晰目标实现路径;三是“金手指”或者说是“作弊器”。
罗胖最后的点睛之笔,说这三点不只是网络小说让人上瘾的秘密,而是只要是做的这件事满足上面三个特征,就会让人上瘾。
举我的例子
我对电脑游戏不这么感冒,知道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我一直不接触网络游戏。但有一款很老的单机游戏,叫做“暗黑破坏神”,他其实算是魔兽世界的前身,却让我当时痴迷不已。我的整个暑假都在玩这个游戏,不停研究游戏的新玩法,足足打穿了三遍关。
现在回过头想想,游戏就满足"黄金三章”的要求,该让我上瘾的。
一、明白终极目标,打到大boss,打倒大boss。二、路径就是不断的打装备、升级。三、也是最关键的,我用了作弊器,让自己很牛逼,一路过关斩将很爽。
那么,我们以后再做什么事,如果能让让这件事满足“目标、路径、作弊器”这三个特征,我们就会喜欢这件事,会上瘾,自然就会将这件事做好了。
像是看小说,玩游戏等事情,本来就具备这三个特征,那自然最好。
但如果是不那么愿意去做的事情,以及需要做很长时间才能有效果的事情呢?
比如练习“正念冥想”,给予这件事三个特征。首先,终极目标是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明白每个阶段的变化,比如第一阶段是单盘腿,第二阶段是双盘腿,最后达到莲花坐。最后,要有自己的练习诀窍,比如放一首固定的音乐。这都是我自己思考的,肯定不怎么正确,但这种思考方式、练习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如果是去做一件不那么愿意做的事情呢,也可以用这个套路去思考。比如,看孩子,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做,我也不喜欢。可是,真的想想。看孩子这件事,首先,终极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今天孩子会爬,明天孩子会跑,后天就要跑远了,这个阶段也很明晰;那怎么对“看孩子”如此抓狂的事上瘾呢,最后要有“作弊器”,就是找到“看孩子”的意义或者诀窍,那只是属于你的。如果是我的话,让我对“看孩子”上瘾,就是我要实践书上说的正面管教和情感引导的效果。
罗胖也说了一件事,“学习”。学习很苦,但是学霸却将学习赋予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升级路径和天赋,于是便成了“学霸”。我认为也很有道理,可以在教育孩子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