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爱好?永远不变的爱好是读书看书。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遗憾?永远不变的遗憾是书读得不够多,没上过高中,没读过大学,第一学历永远定格在中师毕业。
其实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读书一直是没有厌烦,没有干够的事。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课外书少之又少。每每发下来课本我都爱不释手。首先是包书皮,然后就是像珍爱珍宝一样的抚摸、翻看、品读。同龄的孩子有的一学期没上几天,书就丢页了,书角就褶皱了,我的书学期结束还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还记得小学阶段勤俭节约的农民爸爸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给我定的《小学生优秀作文》《环球少年》是我仅有的课外读物,书到手后,我会一页不落的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更是读了再读。在那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我和同学比,家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人,自然很多同学跟我借书,我的书也乐于借给别人看,只是会反复强调一定要爱惜书,不可以弄脏,不可以弄坏……在嬉戏玩耍的童年,因为我的课外书,多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上中学以后,家里的管教严了。在我爸爸看来,想要学习好,只能读学校发的书,课外书是不允许的。那个时候唯一能看到的是《语文课外阅读》,白色书皮的薄薄的小册子。现在还能回忆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题目不记得了,里面的内容是说一个女子去南极探险的事,如何进行体能训练,如何在严寒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如何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现在我依然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幻想。因为爸爸的执念,错过了阅读的最佳期。
步入中师以后,一切终于自己说了算了。这四年中我看了很多书,国内的国外的经典名著。《平凡的世界》读过以后,在也不挑剔学校每天要吃两顿的馒头了。《明姑娘》让我看到了一个失明的女子能如此乐观,积极向上。爱情是如此的甜美。真爱是如此的伟大……《羊皮卷》《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糊涂学》……告诉我一个又一个人生道理。我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感觉伟人就在身边。与这么优秀的人享受过同一片蓝天,享受过同一轮明月,心里是美美的,骄傲的!读师范的时候我长期定《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深圳青年》《青年文摘》等期刊。为了买一本书,我经常中午不打菜,只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但精神世界是享受的,乐在其中。记得在班级里“爱书”是出了名的。我同寝室的姐妹交了男朋友,为了享受浪漫,弄了个烛光阅读室,书是跟我借的,在他们脉脉含情之时,我的书成了牺牲品,有一页已经被蜡烛熏成了焦糖色,险些被蜡烛烧着。她知道我爱书,珍惜书,就小心翼翼的和我说起这事,要赔我一本。尽管有些心疼,但我的书如果成全了爱情,它不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吗?我那本焦糖色的《做人与处世》,依然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参加工作以后就有更多的机会看书了。看书的类型也从原来的名著,名人传记,历史的,地理的,散文,诗歌……转变成和教育教学有关的了。《给教师的建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作漫谈》《大师眼中的教育》《向教育家一样思考》……只要有时间就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假期有幸听了时朝莉老师关于阅读方面的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仅仅自己喜欢阅读是不行的,必须让你的几十个孩子同样爱上阅读,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快乐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