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把房间打理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是很久以前就计划好要做的事。
目标有两个:一是把房间变成每一个角落都能拍出漂亮的照片的样子。二是改善原来感觉不舒适的物件,把卧室变成一个能补充能量的地方。
我从小是个好奇宝宝,关于各种爱好的东西也特别多特别杂乱。所以我的房间,了解我的朋友都会吐槽:太乱了吧。床头常常堆着穿过一次的睡衣,看过的书,公仔,等等。被爸妈从小教训“用完的东西要及时放回原处”,但是就没养成这个习惯,收拾好的房间两天就乱,东西也常常找不到。
但其实这不是一篇关于家庭软装的文章,也不是关于收纳的技巧的。它其实很私人,它是这几个月里面,通过整理物品得到的与物品的关系的感受。
工业化解放了生产力,使批量生产大量的物质成为了可能。人类产生了不该有的幻觉,允许自己拥有了太多实际上不需要的物质。物质的泛滥不仅是对地球过度的索取,也是对心灵空间的一种压榨。我们可能被购买欲驱使,去工作去生活,而忽略了物品要为生活本身服务。
回到生活的本真吧。
第一步:丢弃让你觉得不舒适的物品
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思考与物品的关系。打理房间的第一步,就是整理不需要的东西。所有不满足我现在的眼光的,不喜欢的不需要的,全都不留着。哪怕还能用,哪怕“有意义”。
不需要或者不合适的物品,都是不适感的来源。每一件经常使用的物品,如果当你使用它的时候感受到的不是愉悦,而是一点隐隐约约的厌烦,或是伤感,那它其实是在无形中消耗了你的好心情。
有一些物品是你觉得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或者样式质感很不喜欢,你其实已经忍受了它很久。这些东西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觉得有一点不情不愿,但是久而久之也就置之不理了。比如我刚搬到这里的时候书桌没有配椅子,于是我从客厅搬来一张红木圆凳。没有靠背也没有软包,硬硬的。但是说要去挑一张椅子也不知从何挑起,就这样将就着过了三年。书桌前的椅子明明是重要度仅次于床的地方,而我就这样选择了忽视自己的需求。
和哪件物品之间相处得不好,你其实都知道。比如印着奇怪图案的床单,你拍照的时候从来不想它上镜;平时使用的梳妆镜的支撑断了,于是你每天都要用水杯之类的东西支撑起来;笔筒里面堆着很多已经断水了的中性笔,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把它们丢掉,每次拿笔放笔的时候很不方便,或者干脆就不愿意把笔收纳进笔筒里了。
这种物品,请丢掉或者换新,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精力宝贵,不要让他们白白消耗你的好心情。
我丢掉了保留了多年的、ex送我的最后一样礼物,是个装首饰的小木盒。平时放在桌上用来装橡皮筋,但是木盒的小抽屉很卡涩,上面的镜子也已经脱落了。我用丙烯为其他盒子上了色,代替了它。除此之外,再没有ex的任何物品了。之前丢掉了装满了小纸条的、钥匙早已丢失的上锁铁盒,用完的厚厚一叠电话卡,早已经不能用的迷你随身听……每次收拾东西看到这些,都会忍不住开始回忆,然后内疚的情绪就会再次将我淹没。过去就已经过去,而记得的会永远地记得。物品不是回忆的载体,心灵才是。
我丢掉了许多旧衣服。把不得体的、不舒适的,或者是看到它就有抗拒的心理的衣服都送人或者丢掉了。衣服是每天都要穿的,不合适或是不喜欢的话,不必勉强自己。要不然多不开心啊。衣服不必多,适合自己并且风格可以互相搭配,每一件自己都喜欢爱惜,那就很好。
房间的书桌是连着书柜的款式,所以摆放在外的东西也要经过再三挑选。书柜里面的不常看的书收起来,失效的纸质资料都处理掉,和整体风格不搭的瓷质笔筒换掉,一一处理。现在的桌面上常放着的只有镜子、笔筒和水杯。笔多有一点儿乱,所以还摆上了一幅自己的画遮挡一下。文具控的文具特别多,所以只把最常用的笔放在桌面,方便取用。其他的文具都包装好妥善放置。
书桌上方是书柜,书柜上放着也都是平时用的物品,而没有任何装饰品。我认为应该挑选符合你审美的物件,或是纪念品、礼物,让物件本身成为装饰品,而不是另外买一些没有意义又占位置的东西来摆放。这样你和你的空间,才是可以互相对话的。
书柜上摆放最近需要用的书、练字纸、颜料、调色盘、指甲油、香水、茶包、香薰灯、相机、kindle……是一些使用频率没有那么高但是又相对常用的物品,突发奇想按照每一格的颜色摆放,倒也和谐,每次用完不用伤脑筋,看看颜色就知道放回哪里。
抽屉更顺手,所以两个抽屉分别放了化妆品和文具。抽屉的东西要是堆放超过一层的物品就会觉得很乱,直到一次遇到抽屉隔板拯救了这种现状。抽屉隔板的长度可以随意剪切组合,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抽屉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这样哪怕放了不止一层的物品也没有关系,而且每次取用也不用思考把东西放回哪个角落,怎样放整齐。无形中为心理减了不少负担。
许多人定期收拾房间,但是收拾完不久就又乱了。这种情况可以思考一下每个物品是否都有了固定的摆放位置,取用物品是否方便。收纳不是越勤快越好,懒人更要想方法,丢掉不需要的物品,规划方便的摆放方式,让取用最便捷,这样才是保持物品整齐的最简单的方式。
做完这一步之后发现,房间已经向整洁迈出了一大步了。后续每一件购入或更换的物品,都会再三斟酌,是否喜欢是否真的需要。
有时候丢掉这些还能用的东西,你是觉得浪费的。如果物品还能用的话,可以把它赠送给身边的朋友,或者是捐献给需要的人。生活要做出改变,总是需要一些成本的。与不好的说再见,才能遇见更好的呀。
第二步:明确自己的喜好,体会自己的需要
毕竟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有过这么多年与物品相处的经历,我们其实已经足够了解自己。在慢慢丢掉房间里的东西之后,你大概已经想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吧。
而对于喜欢的东西,喝水的杯子,玻璃和陶瓷,你喜欢哪一个?杯子你喜欢广口,还是细口?喜欢杯子的线条有弧度,还是平直简单?收纳箱的材质,是塑料或者藤编,不透明或者透明,你喜欢哪一个?毛巾是喜欢棉质还是吸水纤维,刷牙的杯子喜欢带把手还是不带把手?我想,你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吧。
我曾经也陷入过“买买买”的坑里。比如口红,觉得这个西柚色的口红好漂亮,那个豆沙色很气质,这个铁锈红的颜色很显白。全都好想要。发现自己掉入物欲的陷阱,最后去反省自己,人要有个定性,哪一个最适合你想要展现给大家的自己,哪一个更符合自己的气质,哪一个颜色用在你的脸上会显得气色最好看?想通之后,也就留了几个颜色适合不同的季节和场合而已。
杯子一个,钢笔两支,灌不同色的墨水。背包一个,本子两本。同一个味道的香水。哪怕每日遵循同样的惯例,也不觉得腻不觉得厌烦,因为那是我喜欢的事物。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之后,内心就不再被欲望充斥,非常踏实。因为你知道什么都不会比自己拥有的这件更适合自己。
放弃并不代表没有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比如这个墨水蓝得通透澄净,那个橘色的墨水看起来让人想到阳光明媚。但是我就最喜欢铃兰这一个颜色,深沉的墨绿,适合日用又适合我的钢笔。哪怕没有很多人喜欢的偏光和渐变,但当看到这个颜色从笔尖流动到纸张,我就会觉得好美又好满足,无可替代。
又比如能欣赏樱桃木的沉稳温暖,能欣赏黑胡桃木的冷峻粗狂的质感,但是心里还是最喜欢明亮的东西,所以新购入的家具只选择浅色的如白橡木、水曲柳之类的浅色木料。你懂得物件们各有各的美,只不过是有所选择罢了。
若是没有明确自己最喜欢什么,什么都欣赏都想要,今天喜欢糖果色的收纳盒,明天又购入藤编的脏衣篓……哪怕他们都很美,风格也只会东一件西一件,无法形成统一的风格,便毫无和谐的美感了。
若是没有好好思考就挑选了身边的物品,勉强地、很不爱惜用着你不喜欢的东西,想到它其实还有被别人认真喜欢的可能,也会觉得歉疚呢。
要想清楚,人行走于世,不可能什么都要拥有。山河壮丽,你来过又离开,内心坦然,未曾想过把它收入囊中;人来人往,但就算亲密如父母、夫妻,也并不是拥有对方的关系;物品亦是,向大自然借来,不多时就遗弃,何必?
从购物中确实能得到很多快乐和新鲜感,把它作为生活的调剂,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若是购物欲和囤积欲影响到了你的生活,这样就该好好反思,生命中的快乐本该来自于很多别的东西,爱好或者成就,交际或者感情。不应受缚于欲望。于是一颗浮于物欲的心,就这样渐渐沉静下来了。
在丢弃了不顺手的所有物品之后,又有什么是超越于基本的生活之上的能让你开心的事情?有什么爱好值得你投入时间精力并能得到快乐?
比如我自己,最喜欢坐在地毯上看书、做事情。坐在地毯上做手作,把地板当做工作台,不用担心桌面不够大,也不用担心刻刀会把桌面划伤,甚至也不用担心手作会产生的碎屑——只需要扫帚或者吸尘器就可以了。
坐在地毯上看书,姿势很放松随意,还可以安心地在边上摆喜欢的零食饮料。冬天迷迷糊糊下床的时候不需要费神找拖鞋,坐在书桌前的时候也不用乖乖把脚踩在鞋子上,也是每一天的一件小确幸。为了保持地毯本身的干净和心理上感觉的干净,选择了米白色,只赤脚在上面走,每周吸尘。
比如我在一天中最最能放松享受的时光就是晚上睡觉之前。在被窝里看看Kindle,或者玩玩手机,涂涂护肤品,或者只是放空。关灯之后变成一片漆黑,手机kindle护肤品一个也看不见,其实还是很苦恼的一件事。开着灯又丝毫没有即将睡觉的氛围,关着灯摸黑其实又不是很利于眼睛健康。后来偶然看到可以用电源线自己DIY吊灯,既不占空间,又可以自由安排位置。
使用电源线,这样灯的开关就在床头,灯则挂在床尾的落地衣架上。于是自己量电源线的长度,设计几个灯头之间的距离,挑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色温的LED灯泡,这样完完全全自己设计了一个“吊灯”。它很美,它很便宜,它很合心意,最重要的是它很实用。冬天睡前把它和电热毯一起打开,然后去刷牙,进房间时关灯,然后我就同时拥有了温暖的灯光和温暖的被窝。自己和自己在暖黄的灯光里相处愉快,然后想睡觉的时候伸手摸到床头的开关,关掉即可。
比如曾经我的房间乱的一大原因就是隔夜衣服的收纳没有做好。穿过一次而又还不必洗的衣服,比如睡衣、毛衣或者外套,这些衣服无处可去,床又对我一个人来说绰绰有余,于是就常常把衣服放在床上。这样房间显得很乱,而且衣服到需要穿的时候又皱皱巴巴的,最重要的是床似乎只剩一半可以睡了。
其实隔夜衣有许多收纳方式,一般是采取衣帽架、脏衣篓、落地衣架等方式。最后我选择了落地衣架的方式,把隔夜衣挂出来。睡前会检查落地衣架有没有明天能穿出门的衣服,没有的话从衣柜里面取出来先挂上,第二天不需要动脑筋搭配就可以穿出门,还因为悬挂过一夜比较平整。
用落地衣架这样一挂,还注意到自己穿衣的颜色是有一些风格的,整体看起来是和谐的。后来再挑衣服的时候也会注意,不挑搭配起来不和的颜色。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第三步:惜物
必须要清楚什么是浪费的概念。日本的许多东西质量好、精雕细琢,是因为他们的物资非常非常有限,所以当得到来自大自然的物品需要化为己用,他们会很珍惜地做到最好,敷衍就是一种浪费。
你花了大价钱去买了一件喜欢了很久的大衣,这称作奢侈而并不是浪费,因为你喜欢或穿着好看,这就是价值;如果以同样的价格去买很多廉价而不耐穿的,过季就丢的衣服,这是对环境的消耗,是一种浪费;但是如果你不好好打理爱惜这件的衣服,放进洗衣机或者弄上了油污,使它失去了本应有的价值,就也是浪费了。
每一件所选的事物,都是要陪你走过一段很长的路的,这一点在挑选时就应该明确。如何让它在陪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最漂亮的外观,保持最好的使用感,这是主人需要完成的事。
喜欢的鞋子要偶尔上鞋油,保持光泽和弹性;羊毛的织物一定要送到干洗店;有一些皮质的东西就是适合斑驳的质感,反而不用多打理就好;米白的地毯每周吸尘保持干净;花瓶里的鲜花要经常花束剪枝,让它陪你更久一些;钢笔分开装在柔软的笔袋,避免不必要的划痕……
我曾经是个用物品不爱惜的“很糙”的人,但当身边的事物都是我真心喜爱,或是花了很多钱购买,又怎么能舍得它跟了我这个主人,就失去了原本的光彩?曾经的我也很不喜欢自己这种不爱惜物品的品性,但是自从改变了消费方式,这件事情也随之改变了。爱护打理喜欢的物品能够让我愉悦,变成了一个精心惜物的人,也让我感觉很开心。
题外话和 tips
到现在,计划内的房间改造已经做完啦。非常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房间,觉得事事都舒心,而且是我喜欢的好看的风格。
可是我发现了一个缺点,每次周一收拾好背包,去工作的地方住一周的时候,都觉得房间东西又少又太整齐,有一种人去楼空的感觉(???)
想要房间是有活力有生气的样子,就一定要有绿植哟~
多肉其实是很好养很适合的植物,放在窗台边两周都不用浇水管照。
家里放着几个花瓶,哪一天路过花店搭配几支喜欢的颜色的花,插在瓶里,也会让人心情变得很好呢。其实喝空的细口玻璃瓶、啤酒瓶,都是留下用来插花的,插一支细长的就够,别有一番味道。
如果自己平时喜欢涂涂画画,不妨买几个相框把它挂起来或者摆在桌面。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画,摆在一起意外地和谐和有趣。
p.s.图片里出现的物件,购买方式和品牌就不细说,可以后台戳羊羊哟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