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题】:模型法帮你解决问题
【主题】 XYZ模型帮你有效阐述问题
【片段来源】《管理技能开发》P429
【R:阅读原文】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What:这个拆页描述了一个帮我们有效阐述问题的模型——XYZ模型。
Why: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有时出于不同立场,常常不自觉地替自己开脱,解释甚至指责别人或者发泄情绪,这样的表达往往容易挑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反击,不仅不利于事情解决,而且容易激化矛盾。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委屈或者不满。
How:拆页中的XYZ模型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很有效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1.首先描述X,指描述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比如,“变天了,孩子没有适时的加衣服”的行为,基于客观、具体的描述;
2.接下来讲述Y,指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接上面:“结果孩子感冒了”,这是直观的后果;
3.最后表明你的感受Z,指因以上的后果产生的感受。如孩子感冒了“这件事让我很担心”,因为担心所以耽误了工作或者工作出现了差错,是基于以发生的事实而产生的感受,有事实依据,有情可原,领导听到后会至少会说:“孩子的事情你要处理好,不能影响工作,下不为例。”这样事情可以有个很好的解决,而不会被罚或者扣钱。很多人不懂这种阐述问题的方式,顾左右而言他,结果让双方产生矛盾甚至激化矛盾而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A1
相关经验
XYZ模型在工作生活中真是常态啊,特别是和孩子沟通上,经常是自己想的、表达出的、孩子的感受反应三种表现。
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一看就上火,回家就对孩子说,又上补习班、又熬夜的,整半天还是这个成绩,我看不上补习班也不能差到哪里去了吧,以后可以不用补习了。
孩子沉默一阵,说你以为我成绩没有考好就是不努力吗?你不晓得要进步有好困难,我不想成绩进步啊?我懒得跟你说,转身进屋了。
只剩我呆在原地,竟无语凝噎……
如果换XYZ模式
或许应该这样来表达和沟通:
描述X
最近你晚上学到11、2点,周末去老师那里补课,你感觉有没有收获?收获表现在哪些方面?
讲述Y
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完全没有提高,但是全班平均成绩在提高,说明你退步了。补课、熬夜的结果是成绩反而退步了,你有没有分析原因,问题出在哪里。
感受Z
孩子,妈妈心里很担心。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你的你的方法对吗?二是你的时间安排合理吗?如果不弄清楚,南辕北辙,勤奋努力都可能是虚假表现。你认为呢?
A2 我的应用
目标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注意语言结构,用好XYZ模式层层递进的铺垫作用,描述具体行为,讲述后果,最后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客观描述代替主观表达,争取情绪认同。
行动
孩子一直想买套380+的漫画书,这个价格对于漫画书而言实在是贵了。
我打算这样对孩子说
最近你在闲鱼卖了不少自己的漫画书,又看中了新书,书籍的流动是好事,资源共享嘛,什么书只要是正面的,多看都有益。
但是我发现你最近文学书看的比较少了,这和吃饭一个道理,只吃一类食物,营养就会不均衡,就会营养不良。只看漫画书,也是如此,精神营养也会不均衡。
如果你只看漫画书,那么这套380的我肯定不能买,不是因为价格问题。要买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如果希望我给你买,那么就要均衡文学作品、学习成绩等因素,加上你的表现。愿意的话,咱们就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