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通常都会总结就是在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就是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下,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去学习,该结婚的时候就应该去结婚,而不是该学习的时候去结婚,该结婚的时候去学习。我们人生中持续出现重要事情需要我们决策,同时每一天也充满了各项小的事情需要决定。就像斯蒂芬·P·罗宾斯写的《做出好决定》中所说:我们所做出的决定会塑造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做出好决定》这一本书,全面了解我们自己,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经常会在决定方面犯的错误,最终也提供了很多高效决策的建议和方法。
先让我们对好决定做一个定义,在《做出好决定》这本书开头就告诉我们,完善决策技能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决定都会产生你所希望的结果。良好的决策能力更关注你做决定时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决策最终的结果。提高决策水平就是提高你赢取生活中比赛和战斗的概率。所以,在人生大的方向和大的决策方面,通过高效决策,我们是可以成就美好人生的。
那么如何做好决定呢?良好的决策基础就是理性,理性决策有六个标准步骤:
1、识别和确定问题。
2、确认决策标准。
3、评估标准。
4、制定备选方案。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把这六个步骤放在我们平时做决策中,就会很好的指导我们做出高效决策。举个例子,中国人人生中至少要买一次房子,国人对房子永远都存在刚性需求。但是,谈到买房子这个话题,我们就经常能听到很多人在买完房子之后后悔,比如有的房子在买后就出现环境污染、没有学区、离上班的地方太远等问题,所以就会产生很多在买了房子之后不久就要换房子的情况。这样的一次反复,不仅金钱有损失,而且时间和精神上都有损失。如果按照上面的六个步骤,其实很容易做出来正确的决策。第一,识别和确定问题。买房的时候,有很多人现状是现金不够,但是想买面积大、学区好、小区好的房子,其实也就是识别了自己的现状和渴望的状态存在差异。第二,确认决策标准。这一步要分清在买房时什么是自己最关注和对自己最重要的方面。比如有的人希望住在市中心,有的是买房时要一个好的小区,有的是所住区域有个好学区。在这一步,有的人因为孩子所以必须要买个好学区房,而这一点对于孩子已经很大的人是完全不用考虑的决策标准。第三,评估标准。这一步是要把上一步中确定的标准列个先后顺序。比如对于要买学区房的人来说,排第一的一定是是否有学区,第二位可能是居住环境,第三位可能是面积。第四,制定备选方案。这一步需要决策者制订可以解决问题的所有备选方案。那么在买房这就需要确定3-4个可以购买的房子备选方案。比如有一个方案是学区特别好,面积比较大,但是价格很贵,另一个方案可能是学区也好,但是面积比较小,价格相对便宜。在做决策之前总是要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第五,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确定之后,对每一个方案都要仔细地分析和评估。在这一步可以制作一个表格,把备选的每个房子对照表格进行打分,其实优缺点很明显就表现出来。第六,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也就是通过第五步的评估,把得分最高的那套房子确定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理性的决策,就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就不会在买完之后后悔。
上面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决策步骤,但是作为人类,我们能做出这样的理性决策是在很多前提下进行的,《做出好决定》就让我们通过8个测试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决策者,要求我们去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档案,这样才能在做决策的时候知道容易产生的倾向和错误。作者总结了17种在决策时大多数人会有的倾向和错误,在工作时我们特别容易有选择性直觉偏差(你所有的认知都带有偏见)、证实偏差(我听到的是我想听的话)、易得性偏差(只记得最近发生的事情)和自利性偏差(自己总是对的,错误都是别人的),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框定偏差(决定了一个情形中哪些方面会被考虑和排除在外)、熟悉度偏见(被熟悉的事物蒙住了眼睛)、沉没成本和情感卷入错误。读过这一部分之后,确实可以让我们在平时做决定的时候稍微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错误的倾向和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倾向和错误呢?在《做出好决定》这本书中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总结起来有三大点:
1、明确决策目标
做不出好决策、决策的时候总是选择不出来或者是决策完之后总是后悔,究其根本就是没有明确目标。当我们有了目标,特别是目标越明确,越容易进行选择。就好比有的刚毕业的学生要进行是否创业的选择,他们很多时候是自己在苦苦的思索,但是总是忘记去设定自己决策的目标。当我们问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你创业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回答,我要成为马云,或者趁年轻我要去尝试一下,或者只是感觉自己适合当老板。这些都不是目标,选择是否创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没有目标也很难在创业的艰难时期挺过去。就像曾经有人要让我参与投资做一个生意,我询问他短期财务目标和长期财务目标,他的回答是告诉我估算不出来。这样的创业怎么可能成功?其实确定目标的前提就是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了解了相关事情的所有信息,这样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决策最关键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确定目标,中国古话很好的概括了目标的重要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做决定的时候要辩证的去看待。
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基本都是基于自己以前的经验,特别是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更会一贯的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就是由于人们往往过度自信、证实偏差(寻找可以证实我们过去决定的信息)以及后视偏差(错误的相信我们准确地预测了事件的结果,但结果实际上是已知的),所以在很多决策的时候会犯下大的错误。比如有很多喝过酒的人尝试过酒后开车,可能有很多次尝试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以他以往的经验就是酒后开车没问题,就是这样的经验让他选择喝酒之后继续开车,往往这样就会酿成大的悲剧。就像《做出好决定》书中所说:如果我们的信念是正确的,在严格的审视中它们仍能站得住脚。如果他们有缺陷,这种做法就可以揭示不足。辩证的看待还包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经常从当事人的角度跳出来,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如果自己不能很中立的去分析,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从局外人角度给予一定的建议。就好像跟好朋友逛街,作为陪同者,一定要在好朋友要冲动买东西的时候提出建议,避免好朋友在有购物欲望的时候瞎买一顿,过两天后悔。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多审视、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这就是一个做好决定必要的过程。
3、沉没成本比犯错误更可怕。
很多人在做决定时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且沉没成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有的女生已经跟她的男朋友谈了7年恋爱,其实在恋爱第6年的时候就感觉彼此不适合,但是苦于已经谈了6年的恋爱,而且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感情,即使不适合也不舍得说分手。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考虑了沉没成本。选择不分手,这个决定本身就是没有明确自己的决策目标,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与其度过美好的一生。那么不分手本身就违背了自己的目标。再有不分手的决定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生活。所以做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而要把关注点放在未来。当我们放弃沉没成本的时候,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放弃错了怎么办?其实做决定的时候,要“精心地、聪明地、有选择地、认真地考虑概率后再选择冒险”,我们要记住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是短暂的,所以当我们放弃沉没成本,选择冒险的时候,就有可能犯错误,“如果害怕犯错误,你就会错过学习的机会”,既然我们失败的痛苦都是暂时的,那何不在一定情况下选择冒险呢?
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尽量让自己成为理性人,完成理性的决策步骤。就如《做出好决定》书中最后所说:通过你所做出的决定,你有力量来控制未来。我们可以经常用《做出好决定》这本书来提醒自己,让我们熟练掌握决策技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本文作者后记:
在3年内我至少看了有300本以上书籍,那么《做出好决定》这本书绝对是排在我推荐书目的前五。一本薄书分了五大模块来告知读者如何做出好的决定,每一个模块都是为下一个模块做好准备,整本书彻底展示出管理学大师的功底,深入浅出。
这本书的作者也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研究生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他所编著的书籍。在教学和写作之余,罗宾斯博士经常参加教师田径比赛。从1993年进入50岁以后,他创造了几项室内和室外的世界速跑纪录,他还赢得过世界退役军人运动会 100米、200米和400米金牌。1995年,罗宾斯博士被美国田径协会教师田径委员会命名为当年40岁以上级别的“杰出田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