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校门到百姓“家门”,我成为一名选调生,为家乡建设挥洒青春热血。来到基层后,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作为村主任助理,我积极参与组织生活,亲历矛盾调解等村级事务,脱去“书生气”,沾满“泥土香”,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基层干部,我秉承初心、砥砺奋斗,收获颇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思悟行”中筑牢信仰之基。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坚持提高党性修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积极利用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联系实际读好“有字之书”,做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工作做深做实。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一枝一叶”中厚植为民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下村入户期间,我进“百家门”、喝“百家茶”、坐“百家凳”,听民意、察民情,积极走访,把群众急难愁盼之事放在心上、尽力解决。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你步伐坚定的走入人民群众当中,会发现人民群众是真真切切最可爱的人。
履职尽责、求真务实,在“千锤百炼” 中彰显实干担当。在村任职初期,通过走访党员群众和村民代表,访谈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我努力掌握村情,完成《三工湖村村情报告》,为之后的工作打牢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我牢记叮嘱,积极担当作为,认真对待每一份任务,力争成为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的好干部。
这一年,我牢记初心使命,倾听群众的所需所盼,感悟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找到了“选调”的意义,坚定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