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人去某地卖鞋,他看到这个地方的人都不打赤脚,想着这里都没人爱穿鞋,那自己的鞋在这里肯定没销路了,就不愿在此地逗留,赶紧换地儿。
话说过了一阵子,又有一人也来此地卖鞋,他看到的是:这么多人没鞋穿,那我的这批鞋有销路了。他向当地的里长询问:为什么都不穿鞋。
原来,不是当地人不爱穿鞋,而是他们没有做鞋的手艺,以前有用树叶、草编过,可是没怎么穿就坏了,现在刚好还没到冷的时候,光着脚也还能忍受。
卖鞋人一听,确实是好商机。赶紧向当地人推销自己的鞋,并让他们试穿。没有穿过如此舒适的鞋的当地人一下子就把卖鞋人的鞋子给消化了。
此后,卖鞋人跟当地就形成一种业务关系。每两个月都要到此地发一次货。卖鞋人还通过当地人把业务推向他们周边的地区,使得业务越来越广。此外,卖鞋人还不断推陈出新,在鞋的式样、鞋底上等方面做文章,后来还推送鞋与衣着的配搭知识,让更多人在有鞋穿的情况下,注重鞋的式样美观、配搭等。
同一现象,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
两位卖鞋人都看到了当地人不穿鞋,前者趋向认为是不爱穿鞋的结果,否定了在当地卖鞋的可能。而后者看到的是机会,没人穿鞋,以为着自己的鞋有很大的销售空间。在机会意识的推动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很多人看山就是山,看待问题就是问题,不知道转个弯,换个角度。陷在死胡同,出不来。此时,要不走寻常路。千万不要再纠结于问题本身,不妨换个思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或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02
有人认为要做到与众不同很难,其实不然。
比如,在整容热的今天,一大波整容脸、锥子脸充斥屏幕的时候,看到原生态的脸是不是感觉到很清新。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演员,演技真的不错。提到名字或者角色,她的形象就会出现在脑海。其实,看到她的脸,我就愿意把剧追下去。
然而,现在…………
现在嘛,看到这张照片,如果不是已经知道她整了,如果不是在百度百科里面找到的,我都以为这是某张演员又变脸了,看起来跟很多演员有相似度。要抹去对她以前形象的记忆,输入新形象,我的大脑感觉要当机。其实很多喜欢她演技的观众对此都是有些失望的,虽然说这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一个演员,没有了形象上的辨识度,又能走多远。说演技跟形象没关联,那是瞎扯。
保持自己的特色,让自己又辨识度就是一种与众不同。不因为大家都在做什么,就盲从随众,否定自己。让自己也湮没在人群中。
03
某领导开会时,总喜欢先表态,然后跟大家说:你们畅所欲言啊。呵呵!知道他什么脉路的一众下属就会意点点头。顺着领导的思路,“各抒己见”:“我觉得那谁谁谁真的不错”,“我也这么觉得”“我还觉得他在什么方面也是很出色”……
明明已经早有结论的会议,硬生生讨论了四十分钟。有意义吗?没有,你我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提呢,提不同的人选呢?
其实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了。大家也是从有个人见解到失去在群体中的声音经历了一段过程的。大家已经陷入了一种“听领导的话,做好下属”的群体思维中,在这样的领导氛围中已经很难去打破,因为每个尝试的人都曾体验过。
这种群体思维,对于个人,对于群体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谓【集思广益】也不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成的,不要将这种群体中得到的汇总结论当成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不要因为别人的声音,群体的氛围,就失去自己的思考。有机会就走出来吧。但是不要把出走当成灵丹妙药,最终我们不管是在何种群体中都要保持我们自己的独立思维。
不因问题思维定势,不因群体失去自我,做个会思考有独立思维、有自己声音的人,不管在哪里,你都不会被湮没。
宁可特立独行,也不湮没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