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亲爱的们,今日第三讲的主题是《明确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绝非易事》,作业如下:/p>
1 、本讲讲了需要的内涵,您觉得需要的外延是什么?对于这些外延,您能举例说明吗?
2 、如果您有打麻将或打扑克的经历,您是否想过,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满足的是生理需要、有人则是安全需要和其他四种需要?
3 、您觉得最近五个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吗?
4 、谈谈您对“把自己当自己”的理解。
5 、您如何理解成功与失败?您觉得成功和失败哪种该是必然现象,哪种该是偶然现象?
作业提交方式:今日新阳光心理公众号后边留言并发圈️ 祝:烧脑愉快~[玫瑰][胜利]
丁老师帮大家整理了今日2月19日作业可参考理论依据:
1,需要的内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的外延: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005年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56-60
2,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归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外归因又称为情境归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2005年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122-123
2月18日,第三节带领讨论参考资料:
《心理治疗基础》许又新著,P26情绪包含三方面,对于不愉快情绪,采取言语行动有效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愉快情绪的内心感受、主观体验、不随意志转移的身体客观表现,如内脏变化、肌肉紧张的减退和消失便愈快、彻底。
我们常认为,人能控制情欲本身其实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是情欲在行动上的表现。充其量,通过满足需要的有效行动,可以改变和调节情欲引发的内在感受,主观体验,生理变化,如不由自主的肌肉紧张、内脏感受。
我们常想要控制自己的主观体验、身体的客观表现,但一个人的注意和精力,越是集中于控制在此,满足需要的有效行动就越会被耽搁,甚至从根本上被扼杀,所以我们在做咨询时,平时进行自我觉察时,要引导求助者和自己,要摆脱情绪困扰,先承认、接纳“控制不住”这个心理的事实。
《三字经》说:“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可见情和欲很难截然分开。
《心理治疗基础》P27
霍妮称为“应该之暴虐”者,这种人的整个心灵处于应该的暴虐统治之下,看事情,想问题考虑行动总是从“我应该”或“不应该”出发,而很少从“我喜欢”,“我愿意”出发。如果父母、长辈对儿童限制过多、惩罚过严、要求过苛,那么,儿童从小就会满脑袋的禁忌仪式。从心理健康上说,我们必须明确的权利是只要不违法和不伤害别人,每个人都有追求愉快的权利。禁忌意识极度膨胀的人,权利意识便相应的萎缩。
情欲本身一般并无好坏,只是满足情欲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有好坏之分。要启发引导求助者以日益符合社会规范和越来越有效的模式去满足情欲而并非扼杀情欲。并且切忌对一个人持否定态度,而只是对他的某个行为进行评价,因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心理治疗基础》P34-37
安全需要-缺乏安全感的人会用过分代偿来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但往往趋于严重,像转移、孤立等防御机制起作用,强迫症状便出现了。
归属与爱的需要-如果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其他亲近的人给予关爱,代替母爱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他也很难形成或不能学会主动的爱别人的能力。这类人的出路是培养社交兴趣,提高社交技巧,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但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发展了,一个人就会感到他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
《心理治疗基础》P38-40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自卑的人为掩饰自卑,极力追求优越感,争强好胜力度超过别人,同时害怕挫折,怕失败,输不起。因为一旦失败,就清楚的看到自己不如他人。
优越感本身蕴含着看不起人,尤其看不起那些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因此优越感通常会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自尊和尊重别人是同一心态的两个不同侧面。追求优越感的人缺乏的正是自尊。所谓自卑只不过是自尊之缺乏罢了。
中国人自卑的很多,这是由于我们的父母亲往往不尊重子女。在缺乏尊重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怎么能不自卑呢。马斯洛认为首先是被人尊重,然后是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发生精神障碍。
成年人满足尊重需要,减低自卑的途径,首先是必须从追求卓越感以掩盖自卑感这种痛苦的心理冲突中醒悟过来,真正认识到这绝不是一条走向心理健康的正道。心理学家阿德勒主张消除自卑唯一健康的途径,用许又新教授的话说,指的是和周围人忧乐与共,休戚相关的情感,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
开始时,也许只是出于礼貌,比较肤浅,这不要紧。要紧的是,社交的实践。只要真正认识到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坚持做下去,学会尊重别人的过程中,就逐渐建立起真正的自尊。愈是尊重别人,自尊也愈是得到巩固。愈是自尊,也就自然会真心实意的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