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室新开展了一项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小A是针对这项操作被派出去学习的第一人,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小A的头上。
小A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不爱说,只喜欢默默做事的人。她认真分析过开展这项操作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也知道这项操作的风险,私下里她不断的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且与有经验的操作者进行沟通,力求能够早一点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让病人早一点受益。
在技术操作推行的过程中,小A更是小心翼翼,不追求快,而追求稳,生怕出现理论上有可能出现的那些错误,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然而,小A的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却被有些人解读为没有胆量,没有魄力,没有自信,没有担当。
小A感到很委屈,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自己小心谨慎的推行这项技术,不盲目乐观,不盲目自信,把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事先分析到位,待风险出现时不至于在没有心里预期的情况下感到手足无措,这样难道错了吗?小A甚是不解。
小A遇到的情况,也许在任何一个单位都并非个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他自己成长环境下所形成的性格。
细数自己周围的人,你会发现,有的人内敛,有的人大大咧咧。有的人喜欢盲目自信,有的人却对自己要求无比严格。
对自己要求较高的那些人,凡事习惯追求完美,总感觉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总认为自己在某方面还应该有那么一点点进步的空间。
自信来源于自知,小A在技术不成熟,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一边学习,一边小心翼翼的开展工作,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推进,并没有什么不妥。
护理工作事无巨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错误甚至遗漏现象,于是,我们才把三查七对挂在嘴边,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面对的是一生才有一次的生命,生命无法重来,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
然而,当自己在工作中反复核对,或者要求他人一同核对的时候,总有人说你办事拖拉,不干脆利落,缺乏应有的自信。
可事实是,说这话的人出现错误的几率往往比别人高出了一倍,他转抄的治疗单或者医嘱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大家对他这方面也就失去了信任。
从小自己也不是一个乐观的人,记得小时候每次考完试回到家,当父母问及考试的情况时,等待他们的永远都是那句:不是很满意。
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里,只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永远不会让自己盲目的乐观,然后把未知说的自信满满。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性格上的一个缺陷。然而,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辈子也许就改变不了了。
这种凡事都往坏处想的性格,这种凡事都把最坏结果想到前面的行事作风,不但激发了自己更加努力的决心,也让许多事情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那种虚惊一场后的畅快淋漓,那种绝望后又重生的希望,让生活变得不再苍白,让自己更多的懂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不盲目乐观,并不代表自己不够努力,相反的,为了达到一个自己心目中那个高标准且让人满意的结果,往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的多。
仔细想想,能想到最坏的结果,能做最坏的打算的人,都会为了这个最坏最终不会出现而不断努力。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将新任务进行了全面梳理,有了客观认识,对如何完成目标进行了初步计划,也了解到新任务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自己能力在执行新任务时所存在着的差距,分析了目标完成与现实状态之间不匹配的状况,并且在心中对风险及困难的应对有了一定的认知。
否则,接到任务后只知道沉浸在领导重视我的欣快感中无法自拔,漫无目的一身轻松的轻装上阵,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抱着走到哪里算哪里,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就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及心理压力。
凡事都盲目乐观自信的人,也许只看到了事情发展顺利的一面,没有想到其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风险,存有侥幸心理,认为那种小概率事件绝对不会降落在自己头上。这样,当那极小几率事件真正出现的时候,由于自己事先没有心里准备及心里预期而缺乏应有的应对措施。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结果出现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自己事先对结果有过过高的期望而失望,也不会让打击来的猝不及防,没有一点儿防备。比起过高期望值下的大起大落,那种意外的惊喜及事先心里预期下的平稳着陆,显得更加靠谱。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客观评估分析接到的工作任务,不盲目自信,不盲目乐观,在努力的基础上,大胆细心的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也是一位护理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