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冲刺,遭遇“高原期”怎么办
高三复习开始阶段,同学们熟悉掌握新知识,摸索学习规律和方法,此时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但到了某个阶段,学习效率开始下降,学习成绩缓步不前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就是到了学习的“高原期”。出现学习“高原期”的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应对的方法。
常见的“高原期”表现
一、“考试的题目,大多数我都做过类似的练习,觉得十拿九稳,没想到好几道都错了。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随着复习备考时间的推进,有同学觉得书上的知识点都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没见过的难题、怪题上,等到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难题不会做,会的题做不对。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要狠抓基础,先保证掌握的知识点都能得分,通过限定时间内的刻意练习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熟练度。错题集定期复习更新,查漏补缺,确保自己在紧张的考场上会做的题都得分,不丢冤枉分。
二,“所有知识点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练习也做了很多,为什么我的成绩还是原地踏步呢”,这就是典型的“急于求成”。
高三的复习是很枯燥的,基本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多考生觉得自己都懂,于是学习兴趣减弱,耐心减少,对待复习也不像原来那么认真了。他们可能还一如既往做练习,但这种消极的情绪潜意识中会影响自己的状态,考试中甚至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种错误引起的挫折感又会引发焦虑,从而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时候就需要对学习规律有一定了解,知道“高原期”是怎么回事,冷静下来,客观分析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复习方法不断调整,坚持下来,学习会上一个新台阶。
三,“这次考试有几个题与我在上周测验中见过的类似,但还是没答对”。
高三复习的开始阶段,重点是立足课本、熟悉知识点;而三轮复习下来,大家要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脉络。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就那么多,穿个马甲、换个帽子你就认不出来、不会答,那做再多的题也是徒劳。就目前而言,复习重点要放在总结反思上,不再追求练习的数量和速度,而是要重质量,反思题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有哪些变换的题型,由此对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进行总结,多角度思考,彻底吃透知识点。
出现学习“高原期”的原因还有很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不可能每种情况都提及。但坚持一个原则是没错的,那就是始终要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坚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能力,以轻松的心情面对每天的复习。
“高原期”解决建议
重新分析自己
如果你已经处在高原期,也不要慌。虽然看似你已经没有多大的提分空间,但是认真思考一下的话,还是能够找出很多导致自己平时丢分的细节的,把这些细节问题都解决掉,你的分数自然就会上涨很多。要想全部找出这些细节问题,那你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了。
找出自己最近考试的试卷,逐题逐题地分析:自己这道题为什么会做错?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还是自己审题时粗心?是同类的题做少了还是自己真的没有见过类似的题?我的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得分不高是不是和我写的字不工整有关呢?
我有没有因为没有提前安排好答题卡上的布局而导致自己的答案无法全部写在答题卡上,进而丢分的情况呢……
总之,要仔细地去分析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从中挖掘出你可能增分的点。特别是对于很多童鞋来说,仅仅因为审题问题丢的分就不少了,如果把这些分都捡起来的话,那么你的成绩再上涨十几甚至是二十几分也是可能的。
调节心态,切忌左右于人
面对学习出现高原情况,很多学生会很困惑,坚持的一些信念也可能会动摇。这个时候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正确面对平时考试的起伏就尤为重要了。我们要明白,这些错误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在高考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错误,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不足,以便更早更好地解决,而不是留到高考中去。要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好多了”“下次会更好的”之类的话。经过这样的自我暗示,你的心情会更乐观,思想、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 相信复习瓶颈期总会过去。
有的同学考试的时候善于玩弄技巧、扰乱人心,自己明明还没有做完试卷的第一面,就开始弄出翻卷子的声音,给别人一种他已经做到第二面的错觉。有同学确实被吓坏,心里不自主地想:呀,人家已经做完一面了,我才做到这里云云。做题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其实,这完全是考试心态的问题,在平常的考试中就要训练自己的做题心态,不慌不忙。我也给他们出过一个小主意:当你听到别人翻卷子的时候,自己也做出翻卷的声音,然后该怎么做接着怎么做,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调目标动态化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相信很多童鞋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但学长建议此时大家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一个动态区间,而不要只紧紧地瞄准那一个目标。
为什么呢?因为处于学习瓶颈期,你很容易感觉自己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了,考不到自己想去的那所学校了,这样就很容易引发自己的焦虑。我们高考后填写志愿,也并不是只能填一所大学,所以不妨将自己的目标扩大化。
如果你想考武大的话,但是你的成绩就是差那么一点,而自己又处于学习的瓶颈期,那么你可以将你的目标定为武大到华师(华中师范大学)之间。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最后的几十天,拼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的心态是否够好。
追求纲举目张,切忌一叶障目
高考的复习工作需要考生将复习的各阶段完美地衔接在一起,能够在快速消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快速追求新的突破,否则,就像狗熊掰苞米,拣一块丢一块。
解决这个问题的见效办法就是注意知识的网络系统化,追求纲举目张。知识的网络系统化建设,需要考生站在全局的观念上,分析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渡与衔接,同时要有归纳总结的能力。考生可利用空闲时间针对某一科目,梳理一下其包括哪些章,各章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而每一章的各节又都讲述了什么内容等,如此不断地进行,辅以归纳总结与整理,就可以在脑海里对整个科目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形成一张类似于网络的表格。复习的后期,根据自己理解的深入不断地修订,包括深度的增加,知识点的平移,等等。
训练考试技巧,切忌盲目自信
考试技巧要从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中得到强化训练。有的学生习惯于做题的时候听音乐、吃零食,但高考的考场上是没有这些的,到时候你准备怎么办?当然这只是个例,我想借此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充分重视高考模拟试题训练。
有的学生平常考试追求完美,遇到难题的时候务必解决,这本身是一个好习惯,在平常作业这种时间要求不是很紧张的场合下,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但是高考前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避免这种做法。有的学生平时做题的时候习惯于从后往前做,或者先挑熟悉的做。我的建议是,解题思路可以别出心裁,但是做题顺序尽量走常规路。 因为高考试题在难度安排上会有一定的考虑,这种考虑往往是假设考生是从前往后做题的。
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考试确实有技巧。考试技巧有一些是老师传授的,有一些则需要自己去总结。一定要重视各科老师讲述的考试技巧,包括作文的写法、审题的方法、遇到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同时,自己也要通过平常的试卷分析,总结自己在审题和答题方面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劳逸结合
我们出现瓶颈期现象,很大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于我们太累了。
试想一下,一个疲惫的身体学习效率会高吗?学习效率不高的话分数会涨吗?所以,处于学习瓶颈期的你不是应该想着怎么去挤压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学习,而是怎么挤压自己的学习时间去休息。
在学习累了的时候,不妨去校园散散心、跑跑步,等自己的状态恢复好后再高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其实对自己更有利。
学长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你散心、跑步浪费的十几分钟后面你很快就可以赶回来,而且完成的质量更高。
从简单做起,做好基础,再逐渐加难度,不要好高骛远;向优秀的同学和信任的老师请教,调整自我。就这样坚持,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地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心态,做成更好的自己。
“高原期”固然是一个让大家头疼的内容,但是只要克服了,我们就会收获极大的自信和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心态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