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知景象的勾画诸如西元前的遗迹一样,有着断井残垣的遗憾,也有着叹为观止的感叹。但事实上,每当身在幻想中的未来时,期待总无法和现实握手言和,往往背道相驰。就像我满怀欣喜从清晨的列车中醒来,还未踏入长安城,淅淅沥沥的渭城朝雨似乎就在告诉我,劝君更尽一杯酒。
决定去西安,是一瞬间的事情。对于心生向往的事情需要有一些的仪式感才觉得更加庄重,但对于去西安这件事,似乎平常到像是说:走,回家了。所以在七月的一个晚上,同行一人 ,简装出发。
翌日清晨六点多,过咸阳,始至西安。站在车站前,颇想感受一下西安车站的一些传说。记得小时候听家里人说,西安车站可能因为脾气比较好,往往来这顺手发财的人很多。你转个身就发现少了一些什么。我站了很久,也没见一个“老朋友”,可能我俩站在那一看就不像是他们行业的顾客。竟有些失望的离开车站。
所有商人,喜欢在很多场合让别人称呼他们为老师。正如所有旅行的人,多半是为了别人说,真是个有趣的灵魂。我们也假装是个有趣的人,来长安城看看。到此后第一顿饭,从潼关肉夹馍开始。沿着车站走过几个马路,转进两三个小巷,找到一家半新不旧的小店,点两份肉夹馍。我始终觉得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地方,往往是那些清晨冒着热气的早餐店门口来往的人群,或是黄昏时搬把躺椅摇着蒲扇的老人,亦或是放学后嬉闹着赶回家的孩子。这家店面积不大,主营老潼关肉夹馍,与其他肉夹馍的区别主要在于烧饼的不同。这烧饼制作方法独特:用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待花色均匀,饼泛黄色时取出。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最传统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独特的卤肉方法:将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肉质细腻,芳香扑鼻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深长。
第一餐结束后,对于未做任何规划的旅途,我们选择了走到哪算哪的总方针,哪好玩去哪玩的大策略,碰到什么吃什么的无所谓打法。然后便开始顺着马路,和来往的人群打着照面,听不同的语言在这汇聚,把每一棵树都仔细辨认一下种类,再给每一个不熟知的事物,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晃晃悠悠西安的一个早上就被我们两个异乡人丈量完了。
下午同西安工作的一个姐姐汇合,安排好住处之后正式开始为期三天的旅途。
古长安城与现在西安市区是有不同的,古长安城抛却秦代及以前,可分为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西安城。世人念念不忘的,大多是指唐长安城。念那月华如水散落飞檐琉璃,念那袖口轻舞琴弦下震颤的余音,念那秀口一吐万千景象融进诗句。也念那书生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念那五陵年少举杯换盏为博一笑把钱洒,念那灯火阑珊西北高楼上白衣少年美人如画。年少时从书上得来关于长安的故事,终究在心里铸就一座不可动摇的长安城。
领略景色从大唐芙蓉园开始,这一座伪古建筑啊。这是当地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但并没有阻止我们去感受一下“大唐气象”。学生票每人是60块钱。穿过一座大门,面前是一座横跨在人工湖上的拱桥。迎着拱桥的另一端,叫做银桥飞瀑,水雾迷茫,许多人聚在这里拍照。左右分成两条路,我们从左边出发,先到荷池观鱼。不禁想到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词。粼光波动,上下翻动的鱼追逐着投食得人。它们不惧人,可能是见得多的自然就不怕了。
七月的西安还是很闷热,不一会就觉得唇焦口燥呼不得,急忙找个阴凉处躲起来远远的望着湖面。歇一会后绕着小园香径到了一座楼前,已记不清叫什么。里面很清凉,大厅是唐长安城的旧址图,两侧分列着一些诸如仕女、车马等雕塑。往上走,排布整齐的座椅向下俯视正好观看水幕电影。但不巧的是一般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坐着歇息一会,正好将园内风景一览无余。接着到了诗魂、唐诗峡、园林等地。绕过去继续,就到了杏园,似乎是孔子传道授业的地方,里面塑有孔子雕像。穿过一段青石板路,就到了陆羽茶社。陆羽作为茶圣,名气似乎没有诗圣杜甫那么大,亦没有酒圣杜康的肆意汪洋。可他将一种植物,演绎出一套茶学、茶艺、茶道就足够称得上圣人。中国人没喝过酒的很多,但没喝过茶的,抱歉,没见过。
茶作为琴棋书画诗酒茶花中的一员,历来被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去宣扬去标榜为高雅生活,这种风气并未因为时代更迭而遏制消散,反而延续至今,今人还常常自愧不及古人。访客待客,茶总是作为一种特别的礼物出现。即便传至异国亦穿梭在贵族官爵的杯中,更甚者继承衍生出茶道文化,足以见其魅力所在。绕过茶馆,回到了最初的拱桥边,听人说晚上有盛大演出。但遗憾来去匆匆,不及感受,只得待再有机会聆听一回。
晚上一行三人吃饭,最令我难忘的是醇厚香甜的桂花酒,饮一口,再抿一下唇,一股清凉在舌尖萦绕。不禁有一种欲买桂花同载酒的感觉。一桌丰盛的晚餐,扫去旅途的疲惫,也慰藉在异乡不合时宜的流浪。
第二天,我站在售票口,回头看着三三两两的人,问道:你确定现在是旺季?售票员没有抬头看我,冷冷地说:是旺季啊,你看那么多人,一张40块。我竟无话可说了。想想马上要看到期待许久的碑林,心想我不能生气,不能生气,要去瞻仰先贤遗迹,不能板着脸。假装说服了自己。朝着无数书法人心中的殿堂——西安碑林出发。在兰州时,我经常去白塔山侧翼的碑林区。试图从近现代大家的真迹碑刻中探寻现代书法传递的精神,从古代书法家的遗迹碑帖中感受所承载的时代意义,再从残碑破石上解开千年前古文字的起源。然而天资愚钝终不得其意。
穿过一段庭院,两侧伫立着高大的石碑,碑上有文,太高看不到,遂弃之向侧院走去。一路青石板铺成路,两侧有青松数棵。一群学生坐在侧院的台阶上支着画板或是拿着笔记本在写生。一块块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的残碑以另一种身份,神采奕奕地整整齐齐镶嵌在这个小院子的墙上。拿笔顶着下巴带着眼镜的少年,似乎神游回石碑的那个年代,看工匠凿石刻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原本该陪伴主人长眠地下的石碑,用残破身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遗韵。关于书法的分类,清代时期分为碑学和帖学。帖学多指古代书写于丝、绢、竹简、纸等上面的墨迹研究。而碑学多指以骨、木、石等材料为载体刻字的书学研究。由于北方出现的碑较多,而南方帖较多,所以又称北碑。再根据时代划分为汉碑、魏碑、隋碑、唐碑等等。我们多见的《九成宫》《颜勤礼碑》《玄秘塔碑》《雁塔圣教序》便是唐碑。而魏碑以其天真古朴的姿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大家辈出。绕进主展览区,历朝历代的碑林立期间,昏暗的灯光也无法阻止其熠熠生辉。一块块仔细研读,读其字形、含义、神采,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记得有人歌词中写到,想一个人有多想念,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间。所以将要说的话刻在石头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会用海枯石烂来寓意永久了。
每一块碑都有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而我无法一一读懂。只得简单的浏览,铭记,然后反复回想。而石头上的文字通过拓印的方式,制成一本本拓片,供给书法研习者。看着老师傅熟练地拓完一整块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从碑林出来后,又驱车到大雁塔。也成为慈恩寺塔。塔前有音乐喷泉,塔后有休闲跳舞的人。我远远的站着,看着皱纹缀额依旧优雅一袭旗袍的女子,白发冉冉却气定神闲打太极的老人,还有三三两两背着行囊的旅人。抬眼注视雁塔,目光与千年前誊写经文的玄奘法师相触,看他虔诚的翻译经文,又像是站在乐天身旁,看他登塔注目,关于长安城的一草一木,良久,缓缓吟道: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可是回不去的千年前正如到不了的千年后,此生无缘识得千年前的景色,也无法畅游百年后的江河。只得好好将现在的生活经营着,然后从容老去。
从塔下经过,到隔壁的小园子歇息一会,便启程到小雁塔。小雁塔并没有去刻意寻找,就是很突然,停下脚步,发现它就在眼前。换了票进去一览风光。小雁塔游客不多,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小草依偎着大树,藤蔓攀附着院墙,缓缓行走在院子中,一种难得的清净。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似乎偶尔能见到千百年前的场景。
至此今天的旅途结束,回去休息的路上,吃了享誉西安的魏家凉皮。而中午饭,吃的就是最具陕西的特色面食,面。足够美味,也足够个性。晚上同刚下班的姐姐汇合,打车找寻本地人介绍的最正宗的羊肉泡馍店。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绕过几个巷口,司机师傅停在一家店门口。四方木桌,我们各坐着一个长条木椅,点了三份优质羊肉泡馍。掰馍费了好大的劲才勉强达标。端上来之后吃了一些觉得并没有多好吃,还是觉得桂花酒好喝。晚餐结束,启程去最繁华的回民街。
熙熙攘攘的回民街与清净的碑林书院门形成巨大的对比,两边罗列着各类小吃。我记不大清楚具体有什么,只记得喝了一个酸奶。街上大多数同我们岁数相仿的年轻人,背着书包三五一群有说有笑。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途径高家大院,可以看皮影戏。但是我们来的不巧,今天刚好没有。遗憾收场继续逛着。对于逛街这件事,并没有多少想法和思考,就是跟着漫无目的的游荡。转完一圈之后,在姐姐的带领下到了钟鼓楼广场。
钟楼,已经成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周围的建筑都要相较于它矮三分。晨钟暮鼓,古代人计时的方式。听说近些年西安市也在早9时,正午12时,下午3时钟楼上的景云钟响24下。下午6时,鼓楼也鸣24下报时。关于钟鼓楼,还有个传说。说古时候八百里秦川原本是汪洋大海,而海水不是河流汇聚,是从钟楼泉眼中涌出。后被一神仙修筑的钟楼堵住泉眼,才形成关中泽国。当然关于传说是否可信不必去计较这些,从此中可见钟鼓楼在老秦人心中的意义。
鉴于时间的关系,诸如博物馆、华山、兵马俑。秦岭等都还未曾到过,仅是在西安市区四处走走,试图去窥探千百年前长安城那不可一世的芳华。而西安也让人一半是失望,一半是欣喜。在西安的最后一个傍晚,沿着城墙边闲行散步。褪去了一天的闷热,护城河边微风习习。远处有大型仪仗队表演节目。身边有许多老人跳着广场舞。也偶尔见年轻的情侣坐着河边喃语。西安是一座很宽容的城市,接纳着不同的文化,然后再融合汇聚。本想去的西市街感受异域风情,也没来得及去。姐姐说南门下有乐队晚上会演奏,一般在十点之后。我看看表才八点多,我们便坐在一棵树下,听抱着吉他的小伙子唱着民谣。还有隔壁两个男生,唱着好妹妹乐队的清平调。我想李白若是还在长安城,听到云想衣裳花想容,也会禁不住饮酒高歌吧。等到十点,南门下开始聚起人,有人低吟沉唱着关于西安的故事,也有人不远千里来探寻西安的故事,热闹非凡。在回去的路上,惊奇的看见一个男子身着舞服,甩着舞袖,跳着名为大唐的舞曲。
城墙上灯光闪烁,护城河边有人陪同着永远睡不着的长安,冷眼世间。西安城的繁华已经与长安无关。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长安的故事,或许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慷慨激昂,是诗酒三千的盛世气象,也是才子佳人的共诉离殇。
离去后,我渐渐开始每晚梦到,故事里的长安。站在诸如黄昏、夜晚的某个时间节点回忆过去,忽然开始失措,千万里外,怅然回看。长安城依旧有人歌诗三百,歌尽悲欢。记忆里的那些人也都在向前,头也不回的向前。我忽然觉得,回忆是一种加深寂寞的陷阱。所有人都在逃离,而我,还在试探的边缘。关于我的长安城,我将故事这样假想:等有一天,长安雪漫道,城墙上挂起灯笼,行走其间,轻声吟道 :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写于兰州 小乙
2018年10月26日
2019年1月6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