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有人问我:
老师,我身边的人状态很差(消极、暴躁、焦虑、悲观、迷茫…),我该怎么支持他们尽快好起来?
能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不再沉溺于抱怨和指责,而是把注意力投向更具创造性的方向:我该如何解决问题,我可以做点什么。
但这个问题里依然有个极其隐蔽的陷阱:你依然认为当下的生命是有问题的,而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是那个人,如果我把TA的问题解决了,就好了。
认为对方是个问题,这只是自己的假设。但你能分辨得出来这是一个个人观点还是事实吗?
我们之所以不认为这是个观点而是事实,是因为自己每次被对方影响之后的情绪是非常真实直接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对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并没有那么无私,而是有着更为隐蔽的个人需要。
因为对方的负面状态影响到自己了,所以我需要具备更多方法让对方赶紧好起来。
“让对方好起来”这个动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这个动机的原始起点是基于我们自己害怕对方的负面情绪,内在的力量不够,承载不了对方不好所带来的影响。
甚至是基于恐惧和逃避才产生“让对方好起来”这个动机,那么这个带着好心的动机,就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要么对方会非常抗拒你的“支持”把你的好心当驴肝肺,愤怒地回应你的无微不至或苦口婆心,让你感觉莫名其妙又委屈难当。
在另一方面,当我们带着这种原始动机去“支持”对方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对方并未在如你所预期的时间内变好,依然反反复复,时不时故态复萌。
而你早已殚精竭虑耐心耗尽,压力阙值早已濒临极限,随时都会一触即发。
这样的你,不仅不能支持到你所关心的人,甚至会变成对方的新问题。
关系的任何一方一旦小心翼翼且有消耗性的付出,就必然会导致关系失去平衡。
一段不为自己好,只为别人好的关系,一开始携带的就是病态的基因,爆发出疾病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想去支持别人,先想想为什么?初心不纯,结果也不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