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印象较深的是个老头,说老头,应该也不算老,只是我太小,才觉得他老。
老头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见了他第一面,中等个头,微胖,头发花白。
当时我们正疯狂地抢桌子板凳,他叼根烟吞云吐雾地就进来了,一股天然震慑力。你没看错,那所学校新生开学时的书桌都是杂乱地摆在教室里,要自己挑选,大家抢得很凶,门一开,一哄而入,但往往都是徒劳,时间长了,不是那里坏就是这里坏,无一幸免。
老头的课讲得怎样我已记不清,但肯定是生动的,而且有个过程,先是轻柔低沉的序幕,然后慢慢地随着内容的深入、情绪的波动而变化,时高时低,最高峰时,老头双目圆瞪,脚尖微踮,伸长着脖子,仿佛要从讲台上窜出来。我那时个头矮小,坐在前排,每天看得最多的就是他的下巴,很是有趣。
当然,那么慷慨激昂的讲话不会空有其形,内容也是幽默诙谐,让人心悦诚服,特别是训话的时候:
“别人是两个肩膀扛个头,你也是两个肩膀扛个头,为什么别人行你不行?”
“你们这些小屁孩,什么都不懂就谈恋爱,你以为给你买袋方便面,买块蛋糕,就是爱你了?”
“中国已经加入WTO了,马上外国人就要到我们这里了,以后都是电子商务,不用出门就可以买东西了。”
“吃零食,意味着道德的滑坡。”
……
作为长者,在我们这些小屁孩面前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和道理,我们无法判断真伪和对错,只捧场一样咧着嘴笑,一边听一边忘。但其中的大多数后来居然都成真了,包括我的道德滑坡。
这个说法看似杜撰,但据他所说,是引用某位哲学家的名言,真不真的就无从考究。但细想来,吃是什么呢?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吃零食则非必要,是额外的、美丽的诱惑,禁不住诱惑,不断地突破原则去做不该做的事,即道德滑坡,是有几分哲理的意味。
而实际上,我沦陷的不只是吃。
早在小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有各种摊位和小店摆着五颜六色的零食,丝状、块状、串串,应有尽有,可惜,我的零花钱十分有限,只能每天经过的时候浏览一遍,偷偷咽几次口水。
既然没得吃,玩儿还是没问题的,因为很多东西要几个人一起玩儿才好玩,说白了,就是可以蹭。摔三角板、跳皮筋、踢键子、丢沙包…最上瘾的要数打乒乓球。
按理说运动是好事,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玩儿的作业都不做,家都不回,饭都不吃,就要被警告,甚至被揍,而我们偏偏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每次约着一起玩儿的时候什么都抛到脑后,拿着球拍就往球场飞奔,一打就忘记时间,天都黑了,还睁大眼睛看对方发过来的球在哪,努力接回去,实在打不下去的时候,就恋恋不舍地带着一身臭汗往回走,边走边说,等会儿又该挨骂了,怎么办,怎么跟家人说呢?互相出主意,同时心里暗暗地想,如果这次爸妈能原谅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可是一顿“大餐”终究少不了。
到了初中,就是大男孩了,爸妈也懒得什么都管,会给我点零花钱,没时间做饭的时候我就在外面吃。
有了零花钱,等于掌控了财权,虽然很少,但我肯定不会傻到只拿它来吃饭,那时候知道的也多了,吃零食、打游戏,各种诱惑,别人有的我也想有,别人做的事我也想做。
有一段时间特沉迷于电子游戏,先是街机,后来跟随潮流进化成网游,课余跟伙伴们讨论的最多的不是习题怎么解,而是某个招式该摁哪几个键,下次去玩儿买一把什么型号的枪。
这劲头,爸妈给的那点钱显然不够,我找了两种途径来满足自己,一是跟着那些不缺钱,或者有门路搞游戏币的孩子玩儿,另一种,便是撒谎骗钱了。那时候是真的着了魔,有一点空隙就偷偷往家附近的游戏厅跑,甚至站旁边看别人玩儿都是好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爸妈房间的桌上看到一枚游戏币,就知道事情败露了,心里咯噔一下,一把抓到手里,带回房间,藏到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但妈还是很快发现游戏币被我拿走了,找我聊了几句,并不是很严厉,但句句扎心,我从小很乖,这些事爸妈必然是不知道也不能知道的,这样一来,我觉得自己在爸妈心里的形象崩塌了,很是内疚。
我把那枚游戏币扔了,之后再没碰过。
我的游戏史虽然痴狂,甚至有些卑微,但并不是曾涉足过的最危险的事,最危险的,是我曾差点步入“黑道”。
为了培养我男孩子该有的魄力和胆量,爸曾开玩笑地激将我,如果我能混成黑老大,他不仅不会怪我,还会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能力,混得开。
我当然没把这句话当真,但在校园里,爸口中的那种痞子随处可见,有些并看不出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大家都说他是坏孩子,有背景,惹不起,人们就会对他敬而远之。
但其实也有相当一些人是羡慕他们的,羡慕他们走路、说话都拽拽的,对小弟呼来唤去,总有钱买吃的喝的,时不时还掏把刀出来去跟人打架,相比每天老实上课看书写作业,那些事显得超酷。
我就是其中一员,有接近和讨好他们的欲望,哪怕给自己找个靠山也好,省得被欺负,所以就找机会跟着跑来跑去,还会到教室最后一排那种混混专属地跟他们一起谈天侃地、吹大牛。
我亲眼看到,一个跟我小学同班,初中又同班的老实小孩,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头抹发胶,嘴涂口红,说话爱大嗓门的混混;也偶然遇见,一个儿时的发小,一身牛仔,头发染成黄色,跟班里的混混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却成了一个圈子,以相互认识,相互保护为荣,整日浑浑噩噩,过了今天不讲明天,而我,终究没能融入其中。
现在想来,“道德滑坡”带给我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那些经历,我会有更好的成绩和未来吗?那些空出来的精力和时间会用来做什么呢?学画画、学唱歌、看书、打球?说不好,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一定不会有那么多幻想,那么多冲动和乐趣,也不会知道,原来成长有那么多可能,一个人在小小的年纪就能发生那么大变化,我的少年时代也会乏味很多。
我们无法阻止天性的奔跑,也不可能规定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到底是怎样,道德滑坡可能不是个错误,而是人格的一部分,就像是,我们不需要完美无瑕,而是有起起伏伏,有顺境和逆境,有优点和缺点的完整。
下一章:【连载】生命的节点(四)无声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