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6斤到90斤:不只是数字减法,更是生活的加法

重新看备忘录里“瘦到90斤”的目标时,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现在的数字是106斤,16斤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没那么可怕。就像刚出发时不知道,这段从106斤开始的路,会把“减肥”走成一场和自己的和解。

其实106斤的日子里,我也有过“就这样吧”的念头。穿宽松的衣服能遮住赘肉,奶茶配蛋糕的下午茶能带来即时快乐,何必跟自己较劲?直到某天试穿朋友送的连衣裙,拉链卡在腰间时,不是委屈,是突然清晰地意识到:我在逃避的不只是体重,还有“主动改变”的勇气。就像攒了很久的快递,明明知道里面藏着期待的东西,却总以“没时间拆”为借口拖延——106斤的我,就是那个迟迟不肯拆快递的人。

所以真正的开始,是和106斤的自己认真对话:“不着急否定现在的样子,但想试试另一种可能。”不再用“必须瘦”的焦虑逼自己,反而把16斤拆成了更温柔的刻度:先从“每周瘦0.5斤”开始,相当于每天少吃一口米饭,多走500步——这样的目标轻得像羽毛,却能稳稳地握在手里。

现在的清晨依然从六点零五分开始,但多了个小仪式:称完体重后,会在体重秤旁放一杯温水。106斤的数字有时会停住,甚至偶尔上涨,但看着那杯冒着热气的水,就想起书里说的“河流不会一直直线流淌”。就像上周生理期,体重比前一周重了1斤,换作以前早该崩溃,现在却在日记本上画了个笑脸:“身体在积蓄能量呢,等它准备好,自然会继续往前走。”

运动时也更懂和106斤的身体相处了。不再硬撑着跳高强度操,而是选了能边跳边哼歌的低强度训练——106斤的膝盖需要温柔对待,106斤的肺活量需要慢慢提升。有次跳完操站在镜子前,没看腰围,反而注意到手臂摆动时的弧度比以前舒展,突然觉得:原来改变不是“变成另一个人”,是让现在的自己更舒展。

开直播时也更敢说真话了。对着镜头举着全麦面包:“106斤的我现在还会馋炸鸡,但学会了‘提前预约’——比如告诉自己‘周六中午可以吃一块’,反而不会疯狂惦记。”有观众留言:“我也是100多斤,总觉得减肥是遥不可及的事,看你这样说,突然想试试了。”原来坦诚地面对106斤的不完美,比假装“已经瘦了”更有力量。

昨天整理视频素材,翻到刚拍的第一条视频:画面里的我穿着宽大的T恤,声音有点抖,说“想瘦到90斤”时眼神飘向一边。再对比现在的直播片段,发现眼神亮了很多——不是因为瘦了几斤,是因为在106斤到90斤的路上,我终于敢直视“想要”的样子了。

其实106斤和90斤之间,藏着比数字更珍贵的东西:是学会把“我做不到”换成“我试试”,是懂得“慢慢来”比“马上好”更可靠,是发现“爱自己”不是接受所有,而是愿意陪自己慢慢变好。

所以现在偶尔会想象90斤的样子:或许能穿上那条连衣裙,或许爬楼梯时更轻快,但更期待的是那时的自己——一定比现在更笃定,因为她带着106斤时积攒的勇气,一步一步走到了那里。而这段从106斤开始的路,本身就已经是礼物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