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4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部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③传:老师讲授的功课。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曾子算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吧,孔子满眼的喜欢,愿意把自己很多思考跟曾子交流。《孝经》便讲了两位相互探讨孝的故事。
曾子能表达三省吾身的自省心态,与孔子的教导有很大关系,但我仍然好奇,曾子所说这一段,是在什么场景下,对谁说的呢?
三省,可以理解为从三个方面反省,大多理解为多次反省,这里自省的频次和自省的内容同样重要。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把周围的世界当作一面镜子,照见自己,或美好或丑陋的身语意。我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动了哪些不该动的念头呢?
曾子所表达,我们比较重要的反省内容,是否忠、信,是否将所学反复实践,一方面是人格品行,另一方面凡是人格品行都要在生活实践当中去印证,磨练,有的时候我们从道理上明白如何做人,而一旦有利益勾牵,立刻忘了初心。这就是要反复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真正做一个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之人,就是我们每天的言行都能符合生命的本质要求,都能经过良心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