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写过一个笑话,大热天的正午,农妇做事正苦,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快活,此刻还不是在床上午睡,醒来吩咐太监:拿个柿饼来!
这当然只是农妇的幻想,宫里的娘娘过得可比一般女人不自在多了。午睡?等熬到当了太后吧!娘娘大部分时间是在太后身边当差伺候。皇后娘娘当然不吃柿饼,但是她吃饭从来就不能坐着。容龄的《清宫琐记》、《清宫二年记》写到慈禧吃饭的排场,一人独坐,面对一百二十道菜,当然都只是浅尝辄止。等太后吃完了,隆裕皇后与那些宫眷们一起站在桌子边,匆匆吃老太后的那一桌剩菜。
看到这里,我总会脑补《红楼梦》里贾母吃饭的排场,王熙凤和李纨,虽然贵为少奶奶,也只得站在老太太身后殷勤伺候。这是贵族的排场和规矩。
想到贵为娘娘,吃顿饭都只能站着,顿觉这皇宫也没啥向往的。平民百姓还一天吃三顿饭呢,皇帝一天只吃两顿,分为早膳和晚膳,肚子饿了怎么办?中间可以添加小食,这个是无限量添加的。皇帝吃饭,吃的是个排场,味道么,不说也罢!
为了保证皇帝随时随地开饭的要求,御膳都是提前做好了,在炉子上温着的,这样的菜会好吃?
皇帝的御厨,一辈子只做一道菜,这听起来也够吓人的吧?皇帝吃饭照规矩得有一百来道菜,这一百来道菜分别由一百来个厨子做,一道菜又分别有配菜的、切菜、炒菜的。以一道菜三个人的规格,一百来道菜就要由三百多个厨子来预备。真是巨大的中央厨房。一个厨子一人一灶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照规矩御厨到了六十来岁,可以带一个孩子入宫学艺,等自己年老了,就由这孩子接替自己的职位。这御厨和王爷一样,也是世袭罔替的。
乾隆皇帝南巡来到苏州,苏州织造府将苏州名厨张东官推荐给圣上,这名江南厨子一个人能做上百种菜肴点心,简直就是到御膳房来砸场踢馆了。张东官不仅仅只为皇帝一人献艺,他成功地将苏州美食传扬到了京城,苏造肉、苏造鱼等苏州名菜一直流传至今。
在交通运输不便的年代,皇帝想吃点新鲜玩意儿,比如荔枝,鲥鱼啥的,都是劳民伤财举全国之物力的大事。一路千里迢迢运到京城,再分赠各位宠妃功臣。食物本身的味道如何已在其次,吃的是君恩和盛宠。看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中,荔枝宴上,娘娘们分到一颗荔枝已是莫大的恩典,顿觉自己生活在现代太幸福了,至少荔枝是管够的。
说到底,皇上吃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装御膳的器皿,一个个巧夺天工,由金银翡翠玛瑙玉石所制,还有各种雕花掐丝等繁琐工艺。就算最普通的瓷器,也必精工细作描摹得巧夺天工。康熙帝喝个茶,一年十二个月 分别用不同的杯子,称为十二月花神杯。
所谓饭菜平常,腔调十足,原来出处来自宫廷。
皇上有好吃的,会叫上喜欢的妃子一起吃吗?大清朝的美食达人是哪位皇帝? 宫里过节吃什么馅儿的饺子?
在这本名为《皇上吃什么》的书里,一切都有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