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去朋友家串门儿,刚到他家门口,
巧遇他正在训斥儿子:
自从放寒假,成天出去跟人玩儿什么街舞、搞什么乐队,都高二了,还不抓紧学习,成何体统?
迎我入门,朋友还意犹未尽:
兄弟你说,咱当年为考个学,真是从小就知道挑灯夜读,放寒暑假哪有这么出去海玩儿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我笑了笑:
你瞎说什么呢,就别抬高过去贬低孩子了好吗?咱们当初是文化贫瘠、职业选择有限,咱们不是不想出去玩儿好吗?咱当初在村儿里除了上山爬树掏鸟窝、打游击,还有别的玩儿吗?我倒觉得你儿子比我们这一代人要玩儿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太多!
朋友家串门儿的事且打住,按下不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言论,稍微上了点儿年纪,说教成癖、自以为是,褒古贬今,万事皆是从前好。什么人心不古啦、浮躁成风啦,什么礼崩乐坏啦、急功近利啦……
试问:难道这些人嘴里的今日之弊,以前就没有?比如以前的人就没有急功近利、浮躁冒失的毛病?
不客气地讲,抱持这种老气横秋的说教姿态、对当下新思潮、新变革、新风尚习惯性一味抗拒、打压,其实是一种心理年龄衰老的典型表现。
在朋友圈里我们经常看到所谓人生箴言转发成风,诸如“平平淡淡才是真”、“富贵在天、成败看命”、“挣钱多少无所谓,健康平安才是王道”等等。
在这类鸡汤片段的漫灌喂食之下,我们看到,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开始沉迷于老派的养生实践里,而以这种自以为坚实的理由拒绝拼搏与勤奋者,也是大有人在。
面对这种鸡汤,为什么不深入拷问一下:你都不曾经历繁华,何以就认定“平淡一定是真”?你是富贵贫穷都品尝过了,然后如此淡定地就饶有沧桑感地就大言“钱多钱少一个样”?
这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鸡汤其实酸头酸脑、莫名其妙。它唯一的功能就是催促一个人快速衰老。
更有甚者,一部分拥有稳定工作或收入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么拼干嘛,咱就等着混到退休就得了!”,你抬眼一瞧:他才三十几呢,胡子都还软趴趴的,其实稚嫩得很。
人生正青春,却早早躲在某种圆融的哲学里获取安慰,取得平衡。
说得狠点儿,长此以往,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三十几就死了,只不过或许得等到八九十岁才埋。
他们生理上似乎已垂垂老矣,
但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一切都在快速更新,他们激情不死、满腔热忱;
他们积极地追求跟这个崭新时代有深度连接,为之兴奋,保持旺盛的好奇;
他们谦卑地向年轻人学习,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依然可以去创造,去寻求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
他们跟年轻人一起戏虐:
床上,我可以“再来一次”,所以我的人生,也可以“再来一次”。
看看这个重庆人,他叫王德顺。
50多岁才去健身房,坚持健身30年,每天两小时。79岁时,为中国国际时装周走秀。瞧这体态,80岁也有人鱼线,酷吗?完爆全中国99.99%的青春儿郎吧?!
再看看这个洋妞:卡门·戴尔·奥利菲斯,绽放T台70年的不老超模。
她83岁时出了一本写真,身材宛如少女。
她宣称,“我一直都有亢奋的性生活。”
这是她在跟她的小鲜肉男盆友温情相拥:
今年最火的网红是88岁的老奶奶,名叫西本喜美子。
湖南一个70岁的老奶奶,从退休后独自一人自由行,环球穷游50多个国家,玩儿水下项目,玩得比年轻人还疯。
不可思议的是,比这位老奶奶大几岁的哥哥,一个人去考察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知名偏远村落,甚至去中东战乱地区看打仗!他说他好奇。
我们宁波一位高中英语老师,51岁了,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用,想在英语教学上寻求新的突破,自费去美国读英美文学硕士。
昨天,BBC报道,伦敦三个热血老太太也不服老,认真学习抢劫技能,不久学有所成,几个姐妹儿联手合作,颤颤巍巍成功抢劫了银行。哈哈哈哈!(这个可别跟着学。)
好玩儿吧?
放弃老气横秋吧,我们可以青春常在、壮心不已。
世界如此精彩,你我有权选择更青春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