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读书”以后,我的生活里,就多了一项“乐趣”:有事没事就打开那个app,然后去看看,有什么推荐的好书,或者搜索一些感兴趣的书,然后再把它们一一加入到书架上,如此反复循环,乐此不疲。
而当我意识到,这个行为的时候,我的书架上的书已经多到,每次打开都得加载好一会儿,但实际上,我真正看完的,没有几本。
曾经我的计划是,看完一本或者两本,再加入新的书。但是,现在看起来,我是处于一个失控的状态。我觉察到,这个行为跟“购物狂”很相似,我不是在读书,我是在享受不断加入书架的快感,我的头脑只想着延续那一刻的美妙,这跟不断地买东西,或者不断加购物车,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不就是变相的“囤积”嘛,只不过我在“囤积”书而已。
但除了“囤积”,还有另外的一些觉察。
很早的时候,我就发觉,无论做什么事,我总是会陷入一个模式,那就是,不停的计划,不停的设想,但是却没有办法很好的去完成。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绝大部分事情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只有一个雏形,要么干脆只存在于我的头脑里。
做啥啥不成,就是这样的。
我反思自己,不断的去觉察。我发觉,每当我要计划做某些事的时候,我的整个人的能量状态是非常亢奋、狂热、激动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有多么好,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会变得怎样。这些都让我无比兴奋,感觉生活美好就在眼前,一切都如此顺利,我真是太棒了,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想法,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但是,事实却相反。当我离开头脑的计划,进入当下去真的实施它们的时候,我的能量状态马上就下降了,我变得很沮丧,变得很低落,感觉整个人都提不起劲儿,浑身充满了沉重的能量,就像从天堂一下子跌进了地狱一样。
就是这种巨大的落差,再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无法前行,只能原地踏步,或者干脆倒退。
觉察了很久以后,我才看清楚,原来我一直深陷头脑的游戏里。我的头脑虚构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设定中,结果已经有了,那就是一切顺利,目标达成,因为这都是计划里的一部分。在这个计划里,一开始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全部都设定好了。一切都是完美无比的。
实际上,我的头脑想要的就是,一步登天,一次达成,想一下就事就成了,多么美妙,多么美好。
这个模式隐藏的很深,当我不停的选书往书架上加的时候,我能意识到的只有,“我喜欢这些书,我喜欢选书的感觉,这些书是我计划要读的。”但是,在更深层的背后,我的头脑其实一直在执行一个模式,即结果已经达成了,计划已经完成了,所以在这个模式里,“选书”=“看完了”+“学习到了知识”。
这真的挺可怕,就像后台运行的木马程序。当我觉察到这一层的时候,我才明白,为啥计划的挺好,一实施就卡壳。因为,当下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当下只能按照当下的真实状况,一点一点来,一切都是规律的。
但是我的头脑不接受,它反对当下,于是我内在总是有特别大的冲突,这就导致我一做事就感到无比的焦虑、烦躁和不安,因为我不想待在当下,当下什么也没有。我想马上就有,马上就成功,马上就美好,因为头脑就是这么告诉我的,于是干脆我就一天到晚活在头脑构建的虚幻中,做白日梦。
就拿我选书看书为例,我选好了a、b、c、d四本书,计划在一段时间里,依次看完它们。但实际上,我的状态是,每当我拿起a看了一页,我马上会去换b,然后看了一会儿,我又赶紧去看c,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啥也看不进去。我觉察到,我内在是特别焦躁不安的,这背后,是头脑希望马上就能把这些书全部看完,马上达成目标,想要的马上就有。但是,当下是不可能的,书要一点一点读才行,这跟头脑里的虚幻是冲突的。
另一方面,我还意识到,在当下,我只有这一刻,我只能做这一刻能做的事。未来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下即未来,我正在创造着未来。但是,我的头脑特别不适应当下的模式,对它来说,它需要虚构一个明确的未来,但是从当下的这一点去看,未来是空的,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于是,头脑就会特别恐慌,头脑不喜欢变化和不确定,它想要的是控制一切。
所以,我也突然就明白了,为啥以前一做事,除了焦虑,我还老是心慌,总觉得未来一片茫然,啥也看不见,没有把握,不停的恐惧又担心。
长期沉浸这样模式里,我的整个身心都形成了一种惯性。回到当下,我就抑郁沉重,一跑到头脑里,我就狂热开心。结果,这种惯性就导致了,无法安住在现实里,无法踏实做事,因为相比,现实太压抑难受,不如头脑里的快乐美好。
除了虚构完美的一切,头脑还会虚构一些悲惨的结果,让我感到害怕和恐惧,于是就变得畏缩不前,无法行动,干脆逃离当下。
长期活在头脑里的人,都是反对当下的,因为当下没那么爽,这就跟吸毒一样,把虚幻当真实,把真实当成洪水猛兽。
觉察到这些花了很久,当下的现实,虽然没有头脑里的剧本带劲儿,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END-
齐小赤 | 猫奴兼身心灵疗愈师 | 公众号:qxc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