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去坐落在长江边上的一座城市。想必说出它“六朝古都”的称号,我们都知道是哪里了。是的,就是南京,古时也被称作“金陵”。
历史上,许多个王朝的兴衰,都被金陵见证着。这里,曾是全国的商业繁华中心。时至今日,也未褪去繁荣的面貌。但是,让它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是它厚重的历史气息,沉稳低调的城市风格,还有被称为“大萝卜”的南京人。
(一)金陵秦淮
金陵秦淮河边,对岸而歌的商女已然不再,乌衣巷里的燕子也已飞走。
乘着一叶小船,悠悠荡荡地在秦淮河内划行。曾经庄重繁荣的夫子庙,现在变成了软红香土。成群的游客挤在这片景区喧闹着,八街九陌之间贩卖着网红烤鸭、臭豆腐、芒果汁等小食,商家也在用扩音器不停的呦呵着。
若是你前往南京,本地的南京人定不会推荐你去夫子庙,因为他们觉得那里已经被现代商业利益充斥,不再有以往的味道。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已经对这里产生了影响。但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精神,而南京,则一直在坚守着沉稳低调的格调。
我会推荐你去看看南京的大学。
自古以来,南京便一直推崇文教之风,秦淮岸边的江南贡院便孕育了无数的才子。而如今的南京大学,正如当年的“东南第一学”,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学者。
进入南大,你会感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这里保存着民国时期的许多建筑。根深蒂固的爬墙虎爬满了北大楼,何应钦公馆、博物馆等民国建筑群落都被包容在这所学府内,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我想,很难不出现人才吧。
但是许多省外的学生,并不知道这所学校。比起临近的声名满全国的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一直以其谦恭虚己的态度矗立在南京城内,用认真的态度去做学术,对名气似乎并不看重。
南京这座城市里,街道两边最常见的就是法国梧桐,这也是自民国时便开始修建种植起来的。若是心情不爽利了,走在阴凉的街道上,看着车水马龙,内心也会平静下来吧。
(二)南京大萝卜
一座城市之所以有它独特的风格存在,也是因为生活在其中的人。
若是说到南京人,我们都会立马联想到“大萝卜”这三个字。在叶兆言著《南京人》里面,他对这个词进行了解释:“南京大萝卜无所谓褒贬,它纯属是纪实。用大萝卜来形容南京人,再合适也不过。南京人永远也谈不上精明。”
与南京人挂钩的词语,大多是“淳朴”、“热情”、“保守”。他们习惯于生活安逸,认真做事,不喜欢争争斗斗,坚守着自己的感情。比如当代一代词宗唐圭璋。
唐圭璋先生一生热爱词学,逢人便会拉起手来,不管你懂不懂,就滔滔不绝谈起了诗词。他一生从没有得罪过人,一直都在坚持做着自己事情,倾尽一生血汗编写了《全宋词》。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妻子尹孝曾矢志不渝。妻子病逝后终生未娶,至老怀想起妻子也会老泪纵横。
“人声悄,夜读每忘疲。多恐过劳偏息烛,为防寒袭替添衣。催道莫眠迟。寒深谁复问添衣,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唐老为妻子所做的悼亡词。能做到这样深情的,恐怕世上也没有几个。
南京人,是具有极强包容性的。许多外地人去南京谋求生活,都被南京热情的接纳,南京是不排外的。
他们总是热情的在招待,接纳,包容。所以南京经济发展一直都很繁荣,一直都是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要地区。
面对近几年苏锡常经济方面的赶超,许多人都看重苏南地区发展,很少去想起省会南京。很多南京人虽对此表示不悦,相关方面也在改进追赶,但它总是不缓不慢,安然的做着实事,大约是受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下的精神影响吧。
南京是这一座让人永远无法遗忘的城市,现在,直到以后,永远,都会被人们铭记。
这里的建筑,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这里的历史,是值得让人去学习感受的。
这里的人,是憨厚善良的。
这里的生活,也是安逸舒适的。
这里,也在等待更多人的探寻。
(图片有的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