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记小白到日记达人,我是日记星球174号星宝静待花开,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三期21天蜕变之旅。我承诺每天坚持写一篇一百字以上的原创日记,今天是我的第11篇原创日记。读书写日记是我的兴趣爱好,你看不看,我都写;你在不在,我都在。
有一种“爱”叫----心理偏盲
晚上外出学习,回到家看到儿子与朋友在下棋,问英语作业写了没有,他说因为找不着作业本所以就与朋友下棋。儿子不写作业而去下棋,我有些生气。儿子见状立即找作业本去了。
他的朋友也立即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当看着儿子朋友坐在角落里看书的样子,突然笑了出来,感觉这孩子非常可爱。
儿子见状说:妈妈,你怎么对待别人和对待我的态度不一样呢?
是呀,为什么在看到自己孩子时,本来近视的眼睛仿佛突然变成2.0的眼睛,将孩子的不是看得清清楚楚,而对于别人的孩子却看着的总是优点?
之后查了下资料:因为与孩子生活了许多年,与孩子之间心理距离较短,我们看自己的孩子看得更具体,是从各个角度,从数以万计与孩子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的经验来判断。
而对于别人的家孩子则采用单一式的某一件事情好,就认为孩子整个都好的评价机制。而我们在评价一个事物时,通常喜欢单纯倚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导致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选择性记忆和评判。这就是心理偏盲现象。
家长总拿“别人家孩子”来和自己孩子做比较,就是源于一种“偏盲心理”。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一些家长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从而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并由此引发焦虑和挫败感。
还有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是中国整个集体无意识的导致?——父母希望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就是找出我们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认为这样做是在“爱”孩子。这种不管好坏都批评指责,都是为“你好”的教育模式已深入我们的骨髓,变成我们思维模式的一种自动反应,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这种自动反应模式就启动……
今天看到的一句话:伤害孩子最狠的就是做父母的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总挑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深深陷入无价值感中,总学习总得不到家长的肯定,索性破罐破摔好了……
热爱心理学,教育学,
学习过NLP、家庭系统排列、OH牌、萨提亚等
今日清心培训;国学经典培训;
擅长孩子行为习惯调整、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现从事职业:小学生托管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