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主攻着一本让人时而气叹时而冷笑的小册子,所以就拿这部被改编成网红电视剧的热门小说当消遣。
当年张择端用画笔描绘了824个北宋人物,他心里面这些人物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故事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年之后的治文彪,嗅到了绵绵不绝的气息,将之转换成文字,编写出《清明上河图》故事集。画轴上定格的人物、地点、场景,全都鲜活起来,被一个个带有推理和悬疑色彩的案中案、连环案勾在一起,曲曲折折、层层叠叠、翻翻转转,千年前的舞台近在眼前。
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中,升腾起暗讽和悲怆的意味。盛世永保,繁华无边,当权者自以为高明,老百姓自以为太平,极致了,却也到头了。地基在悄悄震颤,大厦将倾;暗流在四处涌动,大堤将溃。这宏大甚至浩繁的巨著其实是个悲剧,国破家亡,梦碎命陨。
昙花一现,不堪一击。大人物,小人物,大阴谋,小心思,都被时代的磨盘碾为齑粉,又被雨打风吹散。
那些丑陋幽微的人性,几乎让我生出“作家们的内心得有多黑暗”的感慨,后来想到他(她)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学习,这才平复了心中波澜。
各种乱,各种死,都有那么多的冤仇、隐秘、不如意,那么多想实现的愿望,那么多想除掉的人。放不下,忘不掉,还想要。所以就陷入了一个个杀人局,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想杀人,人先杀你。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磨刀霍霍,妄图独占鳌头者杀气腾腾。可叹的是杀心一起,就算悬崖勒马也无法消罪,管你是宗师还是蝼蚁,扑通扑通都掉进深渊里,万劫不复。
勾心斗角,互欺互害,不择手段也要拔尖儿的,活过了前边的谋杀,没躲过金兵的侮辱虐杀。反倒是那几位建筑界的大腕儿和其子弟,大和解,大合作,在欣慰的醉意中一起被谋杀,比起破城之后百姓的死状,也算是一种幸运。
了不起的作品,希望历久不衰,因为作者有大情怀,肯为小人物立传。画绝(我封的)张择端和书绝(我封的)治文彪跨越时空的接力。雄浑壮阔啊!
但为什么有种“直把北京作汴京”的感慨和隐忧…换了setting,更新了行头、装备、称谓、名字,剧情还是那样的:江山权力财富美人,追个不停;交易欺骗陷害杀戮,永不罢休。是因为都是人演的吗。
当然了,“五绝”,十千脚店的老板,很多弱女子(如豆娘),甚至一些歪瓜劣枣的男人(老拐),都是可歌可泣的,至少他们的人性中有着正义善良、保家卫国的底色。便是凭着这亮色,才有这世世代代的前行吧。
再看《瑞鹤图》,再瞅瘦金体,有点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