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亲王、郡王封号的皇子将近70个,北京城内的王府有40个左右,基本都建在东城和西城,其中恭王府的知名度最高。
今天专程来到的孚王府,漫步於北京第二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孚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勤政敬业的雍正皇帝上台后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成年兄弟中仅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为他建怡亲王府。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重将死,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
怡亲王属清代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即亲王、郡王的后代中总是有一人袭封爵位。袭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子或兄弟承继袭。第二代怡亲王弘晓,是胤祥第七子,承袭怡亲王位。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1850年,道光皇帝死去,他的第四子奕詝即位为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1864年,改赐孚郡王奕譓,称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孚王府虽然外观陈旧,但仍保留着宏大的规划,占地六七十亩,长方形院落。孚王府院落跨过东四头条、二条两个胡同,北墙直抵东四三条。王府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孚王府大门,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青白石石狮足有两人多高,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银安殿单檐歇山顶,殿前建有宽大的清白石月台一座,月台南面有甬道与大门相连,东西配楼各七间。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筒瓦屋面;檐下施以重昂五踩墨线斗拱;梁架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寝殿面阔七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筒瓦屋面;檐下施以重昂五踩墨线斗拱;寝殿的东西两侧建有朵殿各三间、配殿各五间。
后罩楼二层,面阔七间,硬山顶调大脊,灰筒瓦屋面。木构架绘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在后罩楼的东西两侧各建有转角房六间,硬山顶调大脊,灰筒瓦屋面。大木构架绘有墨线旋子彩画。后罩楼转角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独立的庭院,庭院的四周树木繁茂,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弥补了府第没有花园的不足。尤其东侧小院更为突出,厅堂回廊,布置得体,应当是主人读书养性的佳所。
整个王府布局严谨规整,主次分明,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保存有其原建筑体系,尤其是主体建筑保存完整。殿宇、屋舍等级鲜明,建筑类型较多,空间变化丰富。重要建筑的山墙内侧多设有精致的砖雕,槛墙多以绿色琉璃砖装饰。
1928年,孚王府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据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标注,那时孚王府又被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
1949年后,由陈云主政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曾在此短暂办公,中央财经委员会迁出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出版社于此成立并办公,同期文化部下设的对外文委也在此处设有办公处,而后由对外文委组建成立的中国图书进口公司,由科学出版社衍生的光华出版社、中国学术出版社,都在这里设为办公地点……
2001年,孚王府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就是何时何法腾退修膳问题。孚王府的变迁也是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见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