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前台部门由于业务有调整,从后台部门借调了20位同事来支援。前台的工作节奏紧张,各种考核指标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在学习期的时候,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他们的不适应。
小吉就是其中一位,工龄已经超过了15年,涉及的工作范围包括报表类、单据审核类等无需与客户交流的工作。三天学习期结束后,她正式开始与客户沟通、办理业务。对业务知识的陌生、沟通技巧的缺乏、以及紧张的工作氛围的不适,让她无所适从。
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上待久了,便会产生倦怠。想往上走,没有动力;想换个工作,又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挑战。很多时候,危机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选择了逃避,不敢面对,总想着危机会随着时间的的流逝而消失。
答案是否定的。危机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对我们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让我们的事业发展停滞不前,遭遇瓶颈,进而也会慢慢的影响至我们的生活。如何突破事业的瓶颈期,让事业更上一层楼,是我们人生各个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有所突破呢?
心理咨询师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一书中告诉我们,事业管理包含五大类,通过对这五大类进行管理,有助于我们重新找回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热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五大类具体是如何去进行管理。
1、心态管理
在办公室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上班的心情和上坟一样”。一些入职有五、六年以上员工上班只是为了守住一份死工资,气氛更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经过我与这部分员工的沟通后,我了解到,哪怕他们的年龄还未曾步入中年,但心态上,已经呈现出了中年的状态。工作对他们而言,只是用来解决温饱,不会做得太优秀,也不会做得很差,在中间水平熬着就好,一副“你看不惯我,又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
人生如果没有追求,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虽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支撑,但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上的追求,不仅仅限于追求职位的高升或者是财富的积累,即使是基层岗位,也一样可以获得好的成就。
在我所带的班组里有一位女生,业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属于优秀员工。上个月有一天突然来找我说,其他同事对她有意见,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很是苦闷。
原来,是因为她在休息日回来加班,在业绩上对不加班的人造成了影响。部门现行的奖励方案里,其中一项就是对于在业务繁忙的时候,休息人员如果回到岗位上加班,是会加分的。
即能加分,对业绩也能增加,这对于其他一直处在中间位置的员工,就会造成了威胁,自然这部分人就会在同事间的相处中为难她。
我很庆幸她能来找我倾述,我也很庆幸我能用在《可塑的我》这本书中学习的知识去帮助她。
陈婕君老师在书中提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遵循自己的内心,踏实做事,在困境来临时,也能从容面对。
我和她说,在职场,这种情况很普遍,那部分同事对你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你这么努力工作,是因为你清楚你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这个追求就是你努力工作的动力。如果你为了让同事不对你有意见,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就等于是违背了你自己的内心,这样你只会更痛苦。
所以,这个“意见”如果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就坚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需要为了去讨好他们而背叛自己的内心。
怎么选择,就看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了。
2、选择管理
这里所说的选择,是指事业的选择。当我们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什么,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频繁跳槽。
我的前同事小君,在职业的选择上,则是有着很清晰的方向。
在公司工作三年后,她便发现了自己并不喜欢客户服务这个工作,她想要成为一名化妆师。
当然,转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她的离职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经过反复和父母沟通,她最终如愿以偿。离职后,她前往北京报读了一位著名化妆师的培训班,一年后回到了老家,自己开了个化妆工作室。
她说,她是真的喜欢化妆,也享受化妆这个过程给她带来的愉悦。
确实,很多人都会有“选择困难症”,在需要他做出选择的时候,必须先询问别人的意见。
《可塑的我》一书中有提到,“选择困难症”产生的根源之一,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被包办的童年。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童年期,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他们都可以替孩子去做决定。这样的做法,就让孩子失去了思考和选择的锻炼,长大以后,这些孩子在面对职业或者其他方面需要他去选择的时候,能做的就只有是让别人帮他做决定。
陈婕君老师提到,在事业上会遭遇到瓶颈的人,往往是在儿童期没有充分的玩耍。
所以,陈婕君老师建议有选择困难的人,练习玩耍,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在玩耍中得到释放,从中获得突破的动力。
玩耍不是放纵,真正的玩耍,是在玩耍后能够感到充实,而不是空虚。玩耍这个事,大家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而嗤之以鼻。
因为美国著名画家摩西奶奶说过,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3、精力管理
同事小露最近在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在办理业务的时候,把A客户的业务办到了B客户身上,导致A客户的业务没有及时办理,产生了损失。结果大家都能够预料到,A客户投诉了。
出现失误的原因,并不是她业务不熟,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和其他同事聊天,分散了注意力,也就是她并没有把状态专注在工作中。
因此,在精力管理中,如何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专注的状态,成了职场人最关注的问题。
最近两年,我迷上了数独,买了一套书回来自己研究。在解题的时候,我会把手机调成静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手机其实是最大的干扰项。
当我把精力放在解题上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忘记时间的存在,专注在解题这个事情上。解题的过程是不可能顺利的,当遇到解不开的题目时,情绪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会把这个难题先放一放,换另外一道题,等解题成功后,再重新带着信心去把难题攻破。
当我把这种状态放到工作中,在处理客户业务的时候,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保证。不管是解数独题还是工作,我都很享受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4、人脉管理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学生时代,我们社交圈的成员主要是同学。步入社会后,我们的社交圈便会进一步的扩大,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复杂。
但是,很多人会对社交有所误解,觉得社交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因此对社交很不屑,结果就是当自己需要找人帮忙的时候,无人可找。
陈婕君老师指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先要认识自己,再让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重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在自然地与人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同理心、共情与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会影响自己在所属的社交圈是是否有影响力。
5、价值管理
说到价值感,我深有体会。
作为一名班组长,当我第一次听到同事对我说“我最喜欢和你一起上班”、“和你一起上班很有安全感”的时候,内心确实感到欣喜。
这份喜悦来源于我的存在感得到了满足,同时我存在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十年的客户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的一件事,那便是为客户办理业务。只不过,当我把业务办理好,客户满意的离开,我便觉得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
各位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的事业遇到了瓶颈,如果你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不妨和我一起来学习陈婕君老师的《可塑的我》,重新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