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心理学,因为隐隐觉得自己有些心理不健康,学了很多跟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买了网课、关注了公众号、买了好几本心理学的书。可是仍然没什么用,我还是克制不住自己时而想要杀掉自己的冲动。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时的我,大概就是薇薇姐描述当中“有的人身处谷底,ta就看不到蓝天了。”的那种人。
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突然就醒过来了。抑郁过的人都知道,抑郁的感觉就像是你被一个透明的玻璃罩罩住,而你很想跟玻璃外面的人沟通,声音传不过去,你猛试了许多次没用,就开始开始对这个世界丧失信心。
“直面真实,是改变的第一步。”,我曾经以为的意思是,你要承认你是一个抑郁的人,然后你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不抑郁的人。可是不是,你希望变成的那个自己和真实的你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你要做的事情不是跨过去,而是试着先往里面铲一坨沙下去?这个你可以做到,那就重复个1万次吧,当一万次快要完成的时候,你有了别的选择,比如说我是不是可以试试搬个石头扔下去?继续重复。逐渐逐渐地,坑被填满了,你会发现面前的那个障碍不知不觉已经消失了。
是的,我在描述的就是一种很简单的道理 ,如果有足够长的时间,可以把大海填满的一定是精卫,而不是那个去宇宙当中试图拖回一个巨石就直接把大海给堵上的谁谁。
抑郁症,是一个长期堆积起来的慢性情绪疾病,要化解它,不是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好,而是随便在手头就做那么一点什么。如果跑个步有用,那我就每天都去跑。我试试这点点积累会不会有效。如果哪个东西我有兴趣,那我就去做,持续做下去,说不定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抵消一些我的负面情绪 。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当时的自己不知道?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因为自恋,全能自恋。简单地说,全能自恋是一种觉得自己应该所有的事都能做好的心态,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随便动一动手指头世界都会抖三抖。始终没有从这种孤独的自恋中走出来,去和别人产生关系和交集的人,会非常容易在生活当中受挫。ta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是事实往往与之相悖,ta比周围人或许做的还差一些,所以在这种较高预期和较低的反馈的落差之间,人会产生巨大的自恋性暴怒,外向者表现为攻击他人,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人既无能窝囊,脾气还很差。而内向的人就会转而将怒火对准自己,变得抑郁,别人会很诧异,为什么这个人昨天还在跟我嬉笑打闹,开开心心,一回家就吞了一整瓶安眠药。
我以前并不知道能不能积跬步至千里和能不能摆脱全能自恋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我从这种自恋当中走出来才看到了它们之间非常深刻的联系。曾经我觉得自己应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可是不断受挫之后,才慢慢清醒过来,看得清楚自己的实力和水平在这个世界里也就普普通通。我一度痛苦、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可是每个喜欢过《平凡之路》的人都知道,你终有一天会接受这种平凡然后,过一段重复而幸福的生活。你的幸福不再不凡,可是你的幸福触手可及。这中间我没有要放弃自己那些宏大的目标,可是我因为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醒,我首先愿意面对现在的自己就是和自己的目标之间有各种限制,甚至我本人都是其中的限制之一,我不够好。然后我才能接受我做出的每一步都可能会失败这件事。接受了“我会失败”这个假设,我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付诸于点点滴滴的实践。
走出那种超强的自恋,我也才能够原谅别人是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别人也会有平凡的、愚蠢的、犯错的时候,我才有可能处于关系里面,表达需要和爱意。
听马老师讲课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他说,“焦虑是种自恋。”是的,这就是一种觉得“我肯定得做的非常好。”的这种错误的预期。他说你把“我必须做好。”这种心态改成“我不一定做得好,可是我会尽力,我希望它还能那么好。”那么,我们就会把“焦虑”变成“希望”,把“自恋”变成“自信”。马老师还说是的,打破自恋的过程一定是受挫,也一定非常的痛苦,可是你要知道,你如果非要避免这种短暂的痛苦,那么你就要忍受长久的焦虑和抑郁,何苦呢?
喜欢薇薇姐在“分手要不要当面说”里面的那段话。你任何不想面对的事,都会变成人生的一栋栋烂尾楼,你一直在逃,逃得过生离,你逃得过死别吗?如果你是被分手的人,你应该去面对自己被人捅过一刀,你要捂着伤口离开。如果你是提分手的人,你要去面对,面对你曾经说过谎,当初说过的永远爱你你现在做不到了。
你要面对自己的无能、面对自己的脆弱、面对自己的冷血、残忍、愚蠢,然后在这一切一切之后,你才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自己,面对这个有爱的不孤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