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山愚人
每个人都有安静的时候,封疆大吏,凡夫俗子,不外如是。
静,应该是一种习惯。这里的静,并不是说周遭的寂寥无音,而是独处时内心的独白。或许是在一杯清茶里,或许是在一缕墨香里,亦或是在婉转的丝竹里。庆幸的是,在校园里尚且可以不沾染喧嚣,可窗外的嘈杂,不是我们可以躲的了。终究一日,我们将走进这片喧嚣嘈杂。
身在婆娑,心在尘劳,烦恼万差,不外心魔,如何降伏其心?静静地独处,或可降伏其心?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
这个世界,太多的讯息,太多的思潮,太多的书物,亦真亦假,亦虚亦实,一股脑的奔涌而来,使我们的心浮躁不安,甚至蠢蠢欲动。这些东西,是需要去伪存真,是需要适己而择的。只有面对面的和自己独处,坦之以诚,才能真正的知道什么才是适己而择之物。
待找到适己而择之物,我们更要以适己之法、适物之法而烹之食之。食之后便完了么?食后更需独处而静养,使其入之骨入之髓,入之气血,入之经络。许久之后,你或许淡忘其滋味,但你所择之物便与你俱一体了,化做你独有之气势。长此以往,磅礴之气势如何不可降服其心呢?
静,亦如入定。入定,便是入了自己的定,独与自我精神而往来。我们总是善于观察他人,继而了解、剖析。接下来便是品头论足了,头头是道。若是反过来剖析自己又当何如?这必当是锉骨削筋之痛,将自己一层层的剥离、解剖、分析,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需要精心呵护,哪些需要斩草除根。无论如何,那些坏的、需要根除的,都曾是自己身体一部分,一刀切下去,焉能不痛?可腐肉不除,新肉何覆?
静,亦可谓之心静而气平。心之静,静在于己,气之平,平在于人。不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毕竟没有人有义务做你人生的配角;但也不可不把自己当回事儿,毕竟在你的人生中,你才是主角。心静了,便少了些起伏,气平了,便可视之不偏。他人给予的帮助,心怀感激,若无所助,亦不可积怨。人的精力,决定了其朋友圈的大小是固定的。随着人生车轮轨迹的前行,总会有人上车、下车,下车的人或许在前方又会上车,上车的人亦或许在下一站便会下车,或许有些人下车了便再也不会出现,或许有些人会伴你直到轨迹的终点。有人下车了,道一声珍重;有人上车了,说一声您好;再见了,嗨~,好久不见;不见了,心中,默默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