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写作的第二十二天。今天的主题是平心静气练内功。
先说今天的发生的两件事:
1、我们合作伙伴在淄博的养老社区项目已经完成签约,对方来参观其在沧州的特色小镇的开发能力,我们作为其养老服务的拟定提供商,淄博方面领导需要再一次参观一下。因此,合作方老总告诉我,嘱咐我安排好参观。后来,合作方的副总也给我电话,聊了明天他亲自带队来参观的流程,完事我们闲聊了几句。主要是对于行业的认识,对方副总说:现在资本看上像你们这样的轻资产养老运营公司,仅投入到这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100亿,这还不算哪些做养老的地产公司,如万科。他表达了担忧,说资本蜂拥而至,带来的一定是市场混乱,而且市场也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做养老是一个让人焦虑的问题,未来对于轻资产养老运营公司,说实话,标准体系意义不大,别人拿来改改就可以做,最重要的人才梯队、品牌和资本。
对此,我的回答是:其实,十年以前,就很多企业开始研究养老了,5年前就开始很多企业开始投资做养老了,这几年更是风头正劲。这个市场早就乱了,随便一个养老机构干过几年的,换个地方就身价不菲,我介绍给一些大企业一些管理人员,工资都翻好几倍,我经常纳闷他们是怎么算账的。市场乱了怎么办?好办,不眼红、不跟风、平心静气练内功。
怎么做呢?
第一,在业务上,全心全意为老人及家属服务,在管理上,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只要做养老的就说为了老人服务,但是很多很多把老人过于溺爱或者虚情假意的表演爱,而非真正在尊重老人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爱老人。很多养老公司的领导,到机构内看望老人,说一些不疼不痒的闲话,就是爱老人了。你知道每位老人的名字吗?知道特点吗?曾经我们的一位巡诊医生和我沟通老人病情,他带着本,我不带,一个个说,他就突然很惊讶的说,您这些都知道啊?当然,不知道,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养老管理者。只有了解了、熟悉了才有可能爱,没有这些,看到的一定是表演出来的爱,演技不精,大家都能看出来。还有,要考虑家属,不考虑家属的养老服务就是耍流氓,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折腾家属跑来跑去,通知家属信息的时候不分时间点,不分方式,入住流程极其复杂,不考虑家属的难处,要知道,老人入住一般是双方都是决策者,老人是意愿,家属的经济,你如果为他解决生活里的痛,甚至还为他们省了钱或者省了精力,他能不积极配合吗?但在管理上,管理者关注的核心应该是员工,应该指导和服务于员工,而非插着腰在那吆五喝六。原全国老龄委副主任曾在我这体验了两周,和我畅谈了很久,说他住过80多个养老院,我们是非常好的一家,这种模式未来应该非常有市场。他提到了一句就是:我在这看不到牛气哄哄的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在工作上提升员工的技能、提高其工作绩效,员工跟着你能够成长,不仅是技术、还有薪资及认知能力。
第二,不去盲目就追求大资产,大项目,而是从小处着眼,做精每一个服务。现在我们的服务手册又在迭代,最近修订得我脑袋都大了,这个活现在还没有别人能替我做,我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自己弄,做好了实践起来就好了。未来,房地产会回归住的本质,服务会产生更高的溢价,一般来说,酒店式公寓应该比住宅贵才对,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未来,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有价值的一定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服务,公寓超过住宅会在未来实现。我们盯住这个版块。
第三,不挖服务人员。我现在发现,最好的员工一定是自己培养的。我经常说,我们就像毛主席那样,打土豪分田地,让这些本来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较低的人,通过我们的培训能够成长成为我们的管理者,鼓励用我们的双手改变命运,鼓励企业文化贯彻到底,我们不需要虚头巴脑到处宣讲养老发展的所谓专家或资深管理者,我们需要的是能够一心一意为老人及家属服务的人,我们需要有爱心、耐心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的人。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海底捞和人民解放军学习。
第四,坚定不移形成品牌。品牌就向某个人的特点,一定是时间长了才会形成的,是别人对某人的认知。我们也是,永远让客户感受到:我们最专业,我们不骗人。
我接触过很多国企或资金实力很强的做养老的公司,可能是我太Low,很多他们的做法我极其不认同,满脑子里不是为了快速盈利圈地,要么就是一厢情愿地觉得老人会很容易买他们奇形怪状产品的单,或者考虑如何完成领导意识。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认识,有我们自己的方法,有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坚持做,不左顾右盼,或者急功近利,因为,不能忍耐是最大的缺点,一旦因为不安全或者贪心、焦虑而做某事,一定会犯愚蠢的问题。
2、第二件事是我2008年作为第一批员工创办的《创业家》杂志上市了。今天以前同事群里说这事,整整10年,熬到上市了。创业家老板牛文文不容易,熬到这一天了。期间多少酸楚,不必言说。我们这群里都是离职的,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后悔的感受,觉得如果坚持到现在,我们也是手持股份变得财务自由了。说实话,我估计很多人会有一瞬间的小羡慕,谈不上后悔或者嫉妒,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再坚持下去的理由,我当时就是因为我真的看不到杂志的未来,觉得杂志就是一群自诩为批判者的人的自娱自乐的场所,有什么价值呢?哪个公司因为你的报道上市了?哪个公司因为你的报道倒闭了?哪个读者因为你的报道获益了?也不是没有,但是不多。曾经一个创业家的采访对象请我吃饭,就是因为投资公司是拿着我的报道找他的。那是我唯一一次感觉到有一丝价值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可能不太适合做这种虚拟的业务,更喜欢踏踏实实的实业,因此,当时顶着很多压力,辞职跨行做了养老。我确实是靠价值感生活的人。没有价值感,再多钱我都干不起来!
所以,自己选择的就不后悔,我现在创办的公司,也许10年以后也能踏上资本市场,也许用不了10年,也许永远上不了。谁都不知道未来。但不能因为未来不确定就不努力了,我要做的,就是不断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然后带领团队创造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专注专业运营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搭建好市场化快速变现的商业模式,带着大家一起坚定的走。当然,很多人也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离开我,没关系,他们也有自己的一片天,而不是只有跟着我才是对的选择。
不看鸡汤、不羡他人、专研服务、创新模式,在大家疯狂的时候,我们做个平心静气的创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