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恒可贵,奈何错用,可叹可悲。
王安石的我执依然成魔,发心是好的,但是实施的过程多少次机会可以调整却无动于衷,看了详细的描述竟然有了几分对王安石的懂得,想必王安石满腔热情助国之腾飞,身居要职,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皇帝对自己的无条件支持足以让一个人抛头颅洒热血,他自负又一意孤行,加上周围人都为攀附他而得利,并非忠君报国之人选,他的目标固执到已经让自己一叶障目,撞了南墙不回头。
放到当下,也可照见自己, 我所以为的好对于别人也觉得是好吗?我喜欢的方式别人也一定赞同吗?我拿出了百分百的诚意,别人能感到几分?这值得我深思。人的不同是立体的,也是复杂多面的,我学着接纳周围人的不同,欣赏他们的特别;我也接纳孩子的独一无二,给他无条件的爱,并由衷的接纳他对于我的反馈,孩子就像镜子,照见自己,从而去调整和改变。
“流俗”与“通便”
简单的标签化很容易让人自觉入队,其实就像黑和白之间有大片的灰色一样,凡事会变,形态局势在变,人心也在变,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同,不能相与,但皆系真诚虔敬洁身自好之士。在金钱与私德上从未受人指责,他们两个纳妾的事真真可爱至极,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但在政策上意见相左,孰是孰非
司马光一直没有放弃对王安石的劝诫,他坚持到最后也没能说动,在王安石死后,他仍评价安石为人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可见王安石对于变法的坚持有些太过偏执了。
苏东坡对于政治的见解在今天已得到了证实: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
一个好政权之得以保持,大部分在于不同的政见合理地发挥其功用。民主政治体制,系表现于党派间政见之歧异。
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
木兰读书会第20期 苏东坡传 第十四、十五章
2021.12.13 分享人:想想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苏东坡的乐观豁达无处无时不在,再遭人弹劾面临罪罚之际,还跟悲痛的家里人讲笑话,自己对前途一片忧虑,却对周边人轻描淡写,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为之啊。他的才华和为人使得朋友颇多,所以危难之际能助者亦不少,他问心无愧,无论谁审查,君子坦荡荡,而皇帝也深知其非祸害朝堂之人,得以轻判,天时地利人和,人若安在便无难事。他从狱中出来,不是满腔怨恨满腹牢骚,而是用鼻子嗅了嗅空气,感觉到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在喜鹊叽喳啼叫声中,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他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当下,分分钟都是正念生活啊。说他感性,更多的还有理性吧,我自己是感性的人,但我觉得我常常困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不能自拔,苏东坡却不然,他常常怡然自得进入当下,与当下的环境产生联结,去感受周围的风景变幻、人和物的交织离散,即兴而发,出口便成章,成章乃为过往,奈何他根本没有更多思虑忧虑的时间啊,能昂首阔步、回归自然、自由吟诵、信手拈来做文章都使他快乐的像个孩子,正如他夸别人的一句:“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如今想来他这种风格算不算今天我们说的“书写疗愈”呢?
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在他的眼里,自然之物无一物不可入、入诗,江水风月本无主,能欣赏和感受的便可做主人。
苏东坡做了个快乐的农夫,就像海子的诗里说的,关心粮食和蔬菜,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一日三餐四季,思想与灵魂无一个不精彩。他自己也说田园诗人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他身处田园,用生活描绘出精彩绝伦的画面,就像一朵小花,兀自盛开,暗香扑鼻,蝴蝶慕香而来。他在这张一无所有的白纸上可以尽情挥洒,施展他的绘画、建筑、文学和生活技能,他就像一粒种子,无论是掉在肥沃的土壤还是不毛之地,都努力生长,在石头缝里也能开出儿来。
看完这个我又想,大自然可以使人疗愈,那么与大自然共处一隅的苏东坡是不是被妥妥的治愈了?我自己还是很喜欢和自然相处的,每每走到大自然中,都能感受的无限的能量流动,春夏秋冬的大地上总是展现着或者蕴藏的巨大的生机和能量。
木兰读书会第20期 苏东坡传 第十六、十七章
2021.12.14 分享人:想想
开心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
年少的时候总觉得开心快乐是和物质分不开的,只有物质充裕生活富有才会开心快乐,现在看来年少无知并无半点虚假,也是到了不惑之年对很多的事情开始深入的去了解,这也是岁月的馈赠吧。苏东坡活得逍遥自在,却是人生中最穷的岁月,他认为: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可见是真的穷,但与之相比也是真的逍遥自在,文章多产的年代,每每想起他三五好友饮酒作对、夜游湖山、随遇而安的情景就觉得生活安在?为当下最尽兴也。宇宙之中,物各有主,唯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分文不收供我们人人可享受。在大自然中,我们的渺小让我们反而从容与感恩,我觉得大自然能给与我们无限的力量,每当我心情郁结无处落点时,我总喜欢去郊外走走,闻一闻花香,摸一摸草木,甚至一把枯草,当我去触摸那把枯草,往往在其根部能发现生命的力量,深绿粗壮的根须或饱满的某个分支,亦或是扎根于土地的坚韧不容动摇,有时很想去趴在那片深厚的土地上,闻泥土的清香与甘冽,那一刻唯有内心的平静与富足,这种能量的流动注入生命的不息和力量。
瑜伽---我是我的观察者
惊讶于苏东坡竟然习练瑜伽,读这章也非常的开心,像是和瑜伽术士偷艺般的窃喜。苏东坡除了打坐,还有姿势和呼吸的练习、内观甚至连吞咽唾液也有提及。这些在如今的瑜伽课里都有,所以他说的感觉我都能有深切感受,瑜伽的体式配合呼吸做起来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当我们冥想时关闭双眼,内观扫描身体,也能看见身体的运动,或紧张或放松抑或游离,看见身体的各个部位,将呼吸带到那里去,呼吸深入、体式深入,头脑中的意识随着呼吸进入体式,去接近或无限接近身体的延展,一呼一吸间,任觉知驰骋自由,一收一放时,给身体自由舒展。一场瑜伽课下来,愉悦不已。
践行:继续瑜伽习练。
摘抄: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木兰读书会 第20期 苏东坡传 第20、21章
2021.12.16 分享人:想想
不爱高官爱田园,被政治追求非本愿。
本来无心做官,想请辞外放,但由于皇后的知遇之恩,他决定挺身而斗。既然决定留下,他就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了,本来就招小人妒忌,这下又得最不少小人,但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无批评的勇气,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他倡导“广开言路”,希望朝廷博采众议,如今看来多有先见之明啊,当时只有唯唯诺诺才能保平安,他的一番言论在政治上如同一系列的“变法”,让政敌觉得格格不入。他不想再进行党羽之争,所以一再请辞,去往杭州。官场的争斗和如今的职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之前我总对于别人的“花言巧语”不屑,觉得他们实干不行只有一张巧嘴,现在我觉得确实境随心转了,遇到这样的人,我会从心里欣赏,并思考他怎么能说出让对方觉得舒服的话呢?如若我们的话语能让对方感到舒服,那为什么不呢?无须非黑既白的去贴个标签,去定义别人,甚至觉得为自己的小格局而惭愧,总觉得别人是靠说占据了高位,不光彩,而自己属于实干的,很光荣,总觉得是金子就会被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如果能干又能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也许很快就得到认可,如果做那颗金子,被埋没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现在我的观念就是,实干是要有的,然而适时地表达也是锦上添花。
建设杭州民生工程
民以食为天,苏东坡到杭州解决当地的吃水、粮食问题,防患于未然的修理西湖河道、对米的价格管控、存储粮食以防灾荒,心思细密,层层设计构思,真心为民,爱民如子。他到杭州一年半期间不曾打开书,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书不可一日不读啊,可见他为了工程倾注心力之全部,的如此父母官,百姓不能不爱。更厉害的是他竟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看待事物的前瞻性和革新的方向都属于领军人物,现在看来能文能理,也是全才啊。
践行:遇事多角度思考,就像露易丝海说的,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上一公里,就知道他为什么是那样的了,多换位思考。
摘抄:君子如麟凤,难求而不易留养;小人则“易进如蛆蝇,腥膻所在,瞬息千万”。其理至明,人若不愿与蝇蛆为伍,只有远避。
木兰读书会第20期 苏东坡传 第25.26章
2021.12.20 分享人:想想
活在当下的播种人,走到哪里都洒下达观的种子,开出缤纷的花儿。
树欲静而风不止,本想安歇的心却左右不了政治风暴的狂野,也好,也好,吾心安处自是吾乡,心常伴我,我依然故我。这也应了那句话,谁也不能永远陪伴我们、帮助我们,所以我们需要自立、自强,无论生活给与我们什么,我们都能过当下的最优生活,也就是当我们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苏东坡也用一生实践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反观我的生活,虽然也有这样的理念,但是践行起来往往不能从一而终,有时甚至又回到了老路上,尤其我一直践行和孩子在一起时,想要尊重孩子的时空,融入孩子的当下,与他产生生动的联结。孩子和我们大人的不同就是他们总是活在当下的,而我们常常懊悔过去忧虑将来,就再不能安在当下,这一点上孩子是我们最好的指引,我们无须太用力,只要顺着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必然能获得一样当下的完美体验。他人可以为我之榜样,而我也终无需成为谁,我只属于第一无二自己,你也一样。
创造自己喜欢的环境,更容易沉浸式生活。
苏东坡打造自己的仙居,这里面有着方方面面的展现。在房子的选址、建造风格、装饰、摆设、以及命名都要遵从主人的旨意,完全是主人的梦想实现行径,在这样的环境里,寄托了主人宦海一生对生活的追求。这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不必能买得起大房子,也不用非得带着花园,在我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全可以打造出自己的世外桃源。记得读《林徽因》,她也是在生活非常窘迫的日子里,从外面拔一把野花插在家里,破落的墙壁可以糊上收集的报纸,总之不管在哪里,随手可做的还有很多。我自己以前总觉得打造自己的梦想之家需要太多的前提了,所以总是觉得就算万事俱备还欠东风,后来还是因为木兰搬家对家里的装饰之用心,让我顿时觉得原来自己就是东风,于是我也开始了对家里的一些小小的装饰改造,不再等待,只看手头能做点什么就去做,哪怕扯一扯皱了床单、随手洗一下脚边的灰尘、坐在沙发上时把手边的茶具和桌面收拾一下、甚至扔一下垃圾,都使我的家更干净整洁了呢。在这样的家里,是不是干点什么心情也不一样了呢?
践行:每天倾听孩子,虽然他有好多说的,尽管他说的都是玩的,但那又怎么样呢?我只想要和孩子保持沟通的管道是顺畅无阻的,传递出的爱也是真诚的。
摘抄: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若悟此,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木兰读书会第20期 苏东坡传 第27、28章(结局)
2021.12.20 分享人:想想
在绝境中看到生机、在困苦中保持乐观,这正是苏东坡的过人之处,纵然贬谪到域外他都能怡然自得的苦中寻乐趣。看着帮助他的人遭到更狠的打击,尤心碎,一个人飞黄腾达之际朋友众多不足以稀奇,但在患难中的情谊才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冒着自身安危的风险。他一生播撒善的种子,所以收获的善意也颇多,问心无愧才能在乌台诗案中酣然睡去,也能在生命弥留之际才能如此安详和坦然。
不想读到最后却还是到了最后,东坡虽去,但他心灵上的喜悦却传给了我们,他无论顺境逆境的事业人品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他的一生洒脱过、辉煌过、也落魄过,最重要的是他精彩的活过,并且伴随着不朽的著作,让我们世世代代都受到了滋养。而我们每位读过他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态度,都会在内心中燃起某种小小的火苗,照亮自己或许还会照亮周边甚至更广。
践行:再次重读这本书,寻找不一样的点或感受。
摘抄: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