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倒,已经写好的1000字日更因为操作失误,丢了。
想骂人!
读《自私的基因》有一种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
从基因角度来考虑问题,所谓的本能,本性,那些放着光彩的爱,都源于基因的自私,且是无意识的……
但是,越看越发现作者很多观点站不住脚。感觉他完全没有解释人类通过后天学习和锻炼的成长,那些见识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而做出的不同决策,不同技能表现,人类的温情,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多姿多彩,岂是这般冷冰冰。
那些人类文明的建立,各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基因所能做的吗?要相信这人类是基因生存机器的说法,我觉得就得相信灵魂的存在。
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当我们观察野生种群的时候,我们不要因为看到家属之间的欺骗和自私行为而感到意外。“幼儿应该欺骗”这样的提法意味着,促使幼儿进行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地方可供人类借鉴,那就是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人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想要一个人积极向上,更多的是激发他基因里利他行为的扩散。但是,单纯的延伸利他行为,也会造成一种新的不平衡。
在简单博弈里,我们可以预见“背叛”是唯一的理性策略。但是重复博弈并不相同,它提供了许多选择范围。最后胜出的策略却是一个最简单的、而且看起来最不聪明的一个,这个策略称为“针锋相对”(只是简单复制对手上一步的行动)。“针锋相对”是一个善良的策略,这表示它永远不会首先背叛。它又是一个宽容的策略,表示它对过往的恩怨只有短期记忆。它还是一个不嫉妒的策略,因为它除了报复之外从未背叛,它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与对手获得平局。好人确实有好报,但这只能在博弈重复进行下才能发生。
先打卡,空了再把内容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