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与最优增长

1、一般均衡与最优增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可以简单化理解为一般均衡等价于最优增长(参见阿西莫格鲁的《现代经济增长导论》,如果时间允许,我后期会更新该书的习题解答),因此可以从最优增长角度入手,探寻达到一般均衡的的相关条件。具体而言,生产与消费部门首先要确定相关模型,一般文献中都有涉及,具体如下。
(1)生产部门常用的是C-D型或一般化的CES型,区别一方面在于技术是人力、资本偏向还是中性型设定,另一方面是替代弹性的选择,替代弹性一般为两种要素间预设存在相互替代性,如资本和劳动力,所以可以发现资料中常出现的其它要素如土地、数字化、技术进步很难与替代弹性相联系,在设定模型时也要注意替代弹性。
(2)居民部门常用的是离散型或者连续型的效用表达式,如商品消费量和劳动提供的替代弹性不变型。
(3)上述过程中所涉及的是最终商品生产与消费,如果加入中间生产部门无非是计算变复杂了一点(求偏导数多一层)。
(4)具体设定模型先确定最大化目标max{F}与约束条件s.t.,最优化目标是决策变量的函数,最优增长的一阶条件无非就是
\frac{\partial{F(a)}}{\partial{a}}==0 s.t. f(x_t, x_{t+1})=0其中a为决策变量或控制变量或当期外生变量,x为状态变量或当期内生变量。居民部门最优化目标为效用,决策变量为商品消费量(假设劳动无限供给),约束是收入。生产部门的决策变量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约束是资本。因此可以得到控制变量以及均衡变量(简单模型中主要是均衡最终商品价格、工资率和商品消费量)的表达式。
(5)计算最优增长方法为拉格朗日或者汉密尔顿、贝尔曼方程,分别关于控制变量、状态变量和影子价格的三个一阶条件和一个无限期终止条件,具体看使用的是连续还是离散型模型,重点是控制变量的一阶式子。
(6)具体计算过程:从生产部门出发,计算最优工资率和利率,代入居民部门得到最优最终商品消费量和商品价格。
(7)注意:以上过程是总量指标,若后续涉及人均指标要小心处理;控制变量可酌情增加或减少,影响目标最优化关于控制变量的一阶条件数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