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本书,便准备开始读几本朱氏三姐妹的书,虽说久闻她们的大名,但还真是一个字都没看过,连三姊妹的长幼顺序都不知是怎样的。《来世今生》这本书是散文集,刚好是最小的妹妹朱天衣回忆童年、家人、琐碎的一些内容,对她们的家庭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从书中得知,朱天衣是1960年生,大姐朱天文比她大4岁,二姐朱天心比她大两岁,或许因为跟二姐年岁相近,她回忆和二姐的童年趣事多一些,大姐的很少,从她零碎的描述中,大略能窥得那个时代到台湾去的“外省人”生活的大背景,她们从小又是在眷村长大的,对眷村有很深厚的感情。
背离故土在眷村生活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百态,不论是民俗还是情谊都别有味道,朱天衣那时年纪小,记得最多的就是和小伙伴的各种疯玩,还有邻居之间那种亲睦的气氛。而她们三姊妹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反过来又看得到她们的父母润物无声的教育背影。
她的父母经常收留流浪动物,这对朱天衣产生了影响,她格外地亲近各种动物,进而后来选择陪伴动物伙伴的山居生活;她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又经常周济朋友们,家里的食物储备丰富,朱天衣对吃食也有兴趣,懂得烹饪;她有个神父小舅舅,父母也有宗教信仰,常怀感恩之心,能看出来对朱天衣的影响同样深远,感恩、诚挚、信仰灵魂的轮回;至于文学方面,从小她们姊妹们就处在父母忙着写稿的环境中,她们都自然地很早开始了文学创作,家庭的文艺氛围很浓厚,二姐朱天心十多岁就开始拿稿费给大家买东西,朱天衣也曾在十几岁的少年时期无意间获过歌唱方面的奖,拿过制作唱片的酬劳,当然,对于电视、流行歌曲、连续剧这些,父母对她们是管控的,并不想让流行文化过多地影响她们。
父亲的君子之风、对孩子的深厚情感,以及母亲的宽容和开明,都从文字的缝隙里飘散出来,虽然那时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还有三个小孩要养活,但给年幼的朱天衣没有留下什么苦涩的回忆,她的童年是快乐无忧的,而她也常愿怀想童年。
从文中还能看出两岸关系几十年来的发展,最开始两岸音讯不通,朱天衣的父亲离开家人只身去到台湾,成家立业,但他一直从骨子里认着他是山东人的根,即便从祖辈开始已迁离了山东。再后来,他们会回大陆探亲,回祖籍宿迁,回南京姑姑家团聚,这种分别多年又重聚的情感,隔着时代的阵痛,分外亲浓。
其实这本书里朱天衣的表述都很朴素,每篇文章的篇幅也都不长,是以前的专栏合辑,她想起什么就写些什么,稍显零碎了些,但一点一滴地聚起来,就拼凑成了她童年时代的模糊背景,少年时代的懵懂青涩,成年后的质朴真纯。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色彩有味道的,当朱天衣回忆着过往,她感慨要珍惜今生,胜过对来世无谓的等待。
过往或许并不完美,也不光鲜亮丽,但它是独特的,造就了今日的自己,善待过往,善待自己,善待天地万物,一切的一切,都是注定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