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莹老师的亲子教育早有耳闻,从《好妈妈就是家庭ceo》中学到很多,有眼前一亮的光。
很多书中都指出,家庭才是教育主场。要先要有不断成长的父母,才会有赢在未来的孩子。而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是等于全科陪练,再全能的妈妈,也没有超能力,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知识和心智都会超过父母,父母已经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或者答案在哪里可以找到。
我曾经也有这样一个误区,计划和孩子一起学习。等看到三四年级的数学题时就傻眼了,这个难度赶得上我们当时初中高中的水平了。所以,孩子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要求都会。在陪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引导,改进孩子的行为模式进而反观自我,获得更多的心智的成长。这样才是给陪伴注入新的意义。
1.定位妈妈的角色
首先是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是保姆,不是消防员,不是助教,也不是管理者。妈妈生来就赋予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要培养、培育下一代,维持一个可发展的家庭,而不是生孩子和养孩子。
每位妈妈,都有超级英雄的潜质,虽然在平时,都是平凡的人过着每一天的普通生活,偶尔也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但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因为“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太多家长尤其是妈妈因为带孩子写作业焦虑的不成样子,希望我们看重的从来不是一次考试的成绩或者外在的表现,因为想要带领前往的是更好的明天。像一位领导者一样实现未来的愿景,这个愿景是大家一致认同的未来想要的那个样子。不断学习,不仅让思想跟上时代发展,也是内化自己,更新视野和眼界,理解社会和未来的大画面。毕竟孩子长大的这二三十年,是未知的未来不可预见的。
焦虑的妈妈同样会带出焦虑的孩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管成长轨迹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有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可以做,认真的想一下,孩子在35岁的时候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可以审视到底该让孩子学会什么。比如是数学题还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真正的财富从来都不是金钱,任何一个家庭,最主要的家庭资产是家庭成员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才华,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一个成功家庭必须拥有的“共同愿景”。
2、学校与家庭的配合
三四岁起,孩子开始上学,渐渐的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实,并不是找个好的学区房或者私立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家长是配合学校行为的有力辅助。
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送孩子去学校?
1、孩子需要系统的学习知识,学校有足够的资源搭建知识体系。
2、学校是协助习惯养成的好地方,例如早睡早起,每天阅读。
3、学校也是交朋友的好地方,父母要提供支持解决社交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 一个快乐的人,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当下每一个瞬间都快乐,而是长久快乐的能力。快乐的童年不是完全放任的自由发展,尤其是在他们需要边界、规则、坚持、成长的时候。
学校的教学内容需要家长的作业督促来深化。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都需要家长的批阅,如果不按照老师的指令来做,也会对孩子造成困扰。
知识快速迭代,我们的经验也会被孩子否定,我们的视野也局限了孩子的未来,因此孩子应对未来的五大底层能力是:成长力,学习力,表达力,意志力,共情力。
2. 家庭成员的联盟
即使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大多数,但是家庭教育是决定孩子最终的成长方向。虽然他们不太听父母的话,但很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
经常出差,加班,忙碌的事业性成功人士,可以给予孩子物质条件,但是时间陪伴的精神需求少之又少,都能理解是为了孩子在努力打拼。时间是个大问题,但也是判断什么事情对我们更重要的最佳标准。
认真审视我们对生活,看看我们把时间都放在了什么地方。如果我们执迷于工作赋予我们的临时职位,而缺位于我们在家庭中的永久身份,那么在某个时刻,就一定会有一些未尽之事让我们追悔莫及。
每一位父亲,都要满足自己对于父亲的定义。赚钱当然大多是为了孩子,而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能够教给孩子对它们一生的快乐和成功都有影响的原则,前提是,需要留出时间给孩子。
相比之下,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一些,那就要巧妙的为爸爸创造高光时刻。再某个时刻,爸爸捧着妈妈偷偷准备好的礼物突然现身。
当然,不管另一半犯错有多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驳对方。夫妻面对孩子要永远站在同一条线上,我维护你,你维护我,爱和尊重,恰到好处。
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提问越多,孩子的思考能力越强。父母的耐心是成长最好的土壤,把学习结果和考试成绩分开。让孩子清楚知道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学会任何事情。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分歧,特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每个角色的参与。都是为孩子好,表现方式会很不一样。每个人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比如,奶奶说看完动画片吃饭,妈妈说吃完饭看动画片,遇到太多这样的不统一,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每天都在上演。
真正的家庭哲学是以终为始。除了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要首先确定好两件事:界限和尊重。感恩老人付出时间帮忙带孩子,这是功不可没的伟大。但是父母仍旧是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养和教的原则由父母来定。这个要好好把握,当然时间上的界限就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了。
大多家庭可能暂时做不到和父母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但我们以共同的未来做愿景,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有大局观的团队,才会更容易理解彼此。
一个大家庭在满是烟火气的问题中摩拳擦掌,矛盾无处不在,又能怎样呢?只要看到未来的方向,一切都是琐碎的日常也都是有意义的小小任务了。家庭生活中,就是要有人让步,有人服输,有人奉献,有人牺牲。而婆媳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欣赏。想通了目标一致的共同愿景,也就不必计较各种小事。
好领导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中,我发现,只要一个生动的故事就可以唤起情感,感同身受,道理就在其中,一切也都豁然开朗起来。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故事讲了好几个版本,孩子也在故事中懂得很多道理。
另外幽默的家庭氛围也是健康美好的,我常常和女儿在洗手间聊天,在厨房聊天,在行走的路上聊天,不经间的一句话就会把她逗的笑不停,这笑声,也会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爱微笑的孩子幸福感会更强烈。
成长型思维最重要的养成环境是家庭,不是学校,最好的成长力导师是父母,不是老师。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有多重要,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一直存在。优秀学生多核心习惯有7条:
早睡早起
大量阅读
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
事前准备,事后复盘
做笔记
守时
至少有一项长期保持的爱好
最有效的方法往往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也不一定是省力的方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他们对未知世界本能的探求精神,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的一起去探究答案。让孩子自己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另外对孩子的表扬和惩罚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控制孩子,教他们学会控制自己。
3.视野和战略原则
好的大学,都是选择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培养优秀。顶尖学府更是如此。
即使刚入小学的时候,你也可以简单让他想象自己的未来,到哪里上大学?住什么样 房子,开什么样的车,每天吃什么,想去哪里旅行。越有远见,综合素质越高的家庭越希望孩子有足够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
现实生活被每一个琐碎裹狭着,睡的晚起的晚,吃饭困难户,看动画片成瘾,拖拉贪玩等等,烦心每一个当下。不要用权威逼迫孩子做事情,正确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对待孩子,要像对待你期望中的那个优秀的她一样,事先定好的规则,必须遵守,而付出的代价,共同承担。最好的事莫过于你的愿景刚好也是孩子逐渐清晰的渴望。
亲戚家孩子快上初中了,某些方面总是不尽如意,偶尔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从小把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不要像她那样晚了。我家孩子5岁,我也会觉得两三岁的时候没教好。如果能回到小时候肯定会做的更好一些。
其实,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都不会晚。把握家庭教育的四大黄金时刻吧:
3岁,卓越习惯养成起点: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每天读书
6岁,让孩子融入集体,让孩子做家务
13岁,情感发育快于理智发育,知道边界和规则,保证睡眠;同时青春期是学习的黄金期,把握时机,厚积薄发。
18岁,放开双手,给她自由,让孩子单飞。
陪伴孩子长大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做一个不慌不忙,自有力量的妈妈,勇敢的做自己,把自己的健康当作首要责任,认清温柔的力量,让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专注于更辽阔的精神世界,无限挖掘,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