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交车,倒是有很多有趣的见闻,那是以前上课必备的交通工具之一,尤其是家里离得远的人,那是天天要坐上它。在什么时候人数最多呢,那就是节假日时,尤其是春节国庆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回家,因此这时常常是一站装满一车学生,就出发了。
四六级考完了,许多考生来到最近的一个公交车站旁边等车,大多数人低头掏出手机,坐在车站正对面的椅子等车。他们不时关掉手机,起身把头往马路那边望去,然后又接着拿出手机玩了起来。时间久了,他们也有点不耐烦了,一会儿看手机,又一会儿抬头看车来了没?偶尔有一两辆的士停了下来,探出头来问:你们去哪里?如果是去一个地方,你们合伙可以便宜点。大部分人不予理会,只有少部分人有些心动,却苦于没有一起搭车的伙伴。司机等了5分钟摇了摇头开走了。
过了大约20分钟,一辆4路公交来了,有一个眼睛尖得首先第一个就跑到停靠处,抢站最佳位置,其他人才反应过来,争先恐后,争取能站在最前面,那样就有位置可坐了。队伍已经由一条转为两条,那些站在最后面的见车上还有几十号人,挠了挠头决定等下一辆。顿时整辆公交很快就坐满了人。
公交车司机也被这一伙人吓住了,车也开得稳稳当当,每过一个站口,就问:有没有下车的?先前进来的人会有几个下,而那些考生则目的地只有一个,所以也没有几个人愿意下车。经过了2~3站,下去了五个人,位置就这么空下来了。有几个考生则在他们下车后,直接入座,还有些人则选择站在那里,等待那些需要这个位置的人来坐。 (公交车坐位也分类别,又普通类,还有老落病残级抱小孩类的专用座位) 其他站在旁边的人想要去坐,可见站在座位旁边的两位都没有入座,他又怎敢去坐,还是老老实实站着。
于是出现了这种现像,明明公交车上有座位却依然有那么多选择站着得人。
又过了几站,我感觉有点不舒服,想找个位置休息一下,于是四处寻找,见倒数地三排,有一位姐姐旁边有个空位,其他人在旁边似乎没发现它,我支撑着身体,一边往前走,一边伸出手来说:借过借过,大家倒也很热心,让开了一条小道,我随着这条小道来到这里。我刚要坐下去,坐在位置上的姐姐制止了我说:位置上有水,先别坐。诺!给你两张纸巾,自己擦一擦吧!我十分感激,抽出一张纸巾去擦,剩下一张还给了她。她摆摆手说不用,我又怎么能收,硬是塞到了她手上。
我坐下来后,很想和旁边这位姐姐聊天,见到她低头玩手机,也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也想玩玩手机。但在车上,这样晃晃悠悠,会增加眼睛都疲劳,对视力不好,所以也不玩手机。眼睛瞟着窗外略过的高楼大厦,内心完全沉寂下来。
又过了一站,忽然迎面来了一位老奶奶,周围的人主动让开(没坐),奶奶见着大家如此热心,笑着说谢谢你们。后面还跟着一位老爷爷,此时已经没有位置了。爷爷倒也硬朗,站得笔直,完全不像一位老人。过了一会儿,姐姐忽然站了起来,伸出右手说:爷爷站累了吧,请您坐。爷爷见着姐姐脸颊泛红,想到可是费了很大勇气才站起来,于是也不推却,笑着说:你很有礼貌,那我坐了。姐姐笑着说:我马上到了,您坐吧。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称颂和赞扬的。而为老人让座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如果不让座,可能自己就会觉得自己不懂得礼让老人,因此绝大多数让见到有老人上车,都会主动让座。而从老人的角度想,他们也不好意思坐别人的位置,虽然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也不能理所当然坐别人的位置。毕竟,我们身体还没有老到站不住的地步。现代社会变了,已经不像以前了,“让座”一说全凭个人,不必非要那样做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