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最看重的就是感受,只有多观察自己的感受,才能让爱在彼此的关系中流动。只要把感受表达出来,就能避免大多数的评判和误解,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流动。
1、被压抑的心灵,被忽视的感受,被主张的权威
很多时候,我们不太关注感受,而是在乎对错。我们习惯遵守权威的主张,因为我们总是被教育要服务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我们也不是总忽略感受,我们通常利用感受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心透了。言下之意,他们的快乐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2、表达感受,可以促进情感
在婚姻关系里,你有多久没有表达过感受了。在恋爱期间,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想你了”,哪怕刚刚分开5分钟,也会表达想念。
结婚这么久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过你的爱人了,当你自己感觉孤独的时候,你想爱人表达过吗?你们又有多久没有真正的表达过快乐了呢?
无论是表达开心,还是快乐,只要是真实的感受,都可以促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3、批评暗含着期待
每一个批评的背后,都暗含着期待。
如果你的妻子批评你太懒了,她是期待你能帮她干一些家务。
如果你的丈夫指责你太唠叨了,他是期待你的理解和陪伴。
如果孩子哭着和你吵架,指责你管的太多了,他是期待你能给他更多的自由。
4、懂事的背后是压抑的委屈
除了去批评指责别人,我们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妥协和忍耐,然后满腹委屈的去压抑感受,以此来获得别人对你好的评价。
孩子经常会被家长要求分享,当孩子不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玩具的时候,家长总是会指责孩子不懂事,还会不断要去分享,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分享的时候,家长还会鼓励说真懂事。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为了获得家长的表扬而压抑自己的委屈,以博得家长的表扬。
5、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一个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第二阶段是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第三阶段是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6、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个选择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职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通常就会是身边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了。
最后,准确的表达感受,就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也能让对方感受到爱和关注。希望你也能准确的表达感受,让爱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