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故事一直没有好好写一写
总觉得书写是很困难的,手机使用越来越频繁,时间碎片化,思想也碎片化
旧的思维习惯很难被察觉,更难以被纠正,同时新的工具的应用让自己更加的容易分心,把握不住重点。该怎么样来面对未来,怎么样来面对自己,怎么样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信心。
仔细分析下来,这个问题已经积累了不止一年了,记日记活着是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大概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从来到现在的公司,非常的稳定,每年的绩效也都不错,技术学习上也在不断有新知识,周围的同事基本都是共事十年了。说得好听是稳定,说得不好听是一滩死水。2012年随着新来的领导,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其实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自己的心态没有能及时调整过来,反而纠结在自己都说不清也不愿意去搞清楚的状况中,就这样沉寂下去,逃避了本来应该早一些面对的问题。
18岁以前是探索自我,确定目标的时间;18~25是探索情感的时间;25~35是探索和建立家庭的时间;35~45是探索事业的时间。如今的人们基本上都推迟了一个周期,我似乎推迟了两个周期。这也是前段时间很好的机会没有把握住的一个因素。
还好,通过这段时间积极的寻求外部帮助,通过心理咨询的几次谈话和自我思考的分析,慢慢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也认识到一点自己的心态、工作环境的变化,似乎打开了眼睛,感受到这几年我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干些啥呀~暮然回首,缺少的太多了。
公司的工作要求付出的太多,如果自己不对自我的成长有深刻的认识的话,自我的成长无法在工作中得到优化和提升,对于我这种后知后觉,成长较慢的人来说,突然有点后悔,又庆幸自己的幸运。
xx离开公司的时候,我曾经对他说过,选择大于能力,似乎是哈利波特上面的话;另外还和一位同事说过一句话,每一个带给你痛苦给你阻力的人,都是你需要感恩的人,正是这些人生的不如意才促使了你的成长,带来思考和进步。
人,不仅仅是学习技术,对知识有更多的认知,能解决更难的问题,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就可以达成美满的人生。当然这是因人而异,所以在专业领域上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在较早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对自我有一定合理的认知。至少我,成长还需要补充心灵的能量。
知乎上说,外向的人从人群社交中汲取能量,内向的人从自我思索中汲取能量。今天参加道宝国际的课程,上台演讲的时候本来想说的,没有说出来,但是这个课程带给我的更多是很实用的技巧,后面决定要参加这个课程,期望带给自己更大的改变。
最近关于改变,想得太多了,未免有点激进。一方面是通过人格分析和心理探索(下午还预约了心理所的咨询),了解自己的问题,对优点缺点的认知;另一方面尝试找更对外的工作,也就是说上述我说的没有把握住的机会。这些都给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对于心理所的咨询,进而也了解到进修班的课程,说起来想要再学习再进修的事,对于mba或者其他管理、经济类课程自己也是心痒很久。
目前对于自我方向的分析,还是比较混乱,2017年希望能理顺一点,所以,2017年的基调就是“断.舍.离”。
2016年总的来说进步还是比较大的,客观原因是终于没有那么忙了,家庭由于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里放心了很多;工作了进入一个空闲期所以甚至在年中的时候差点被打c从而还引起了我下半年拼命寻找各种机会,但是又纠结于希望平衡各方,再然后进入对自我的思考;生活上有了规律的健身,改善了很多思考的方式,也强烈的希望把业余时间都用起来去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当然主观上来讲,在我购买了2017计划笔记本上写下回顾纪录每年的关键事件和节点的情况时,对于2016回顾是充实的,而之前的2013、2014年做了些什么呢,印象都不太深,主观上来讲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过。
这也就是在豆瓣上看到bvm(best version me)社群的时候,非常认可对于改变习惯、自我认知、认真读书和时间管理的态度。这些是2017年需要开始行动的,当然实际的过程要艰难很多,真的需要有人帮助。
从2016年开始陆续接触了一些外面的活动,从公司走出来,从温暖的家走出来,特别是xx会的活动,也许有一天我可以在xx会上讲讲我的改变和感谢,但是目前,自己认识到差距还是很大的。井底之蛙、温水煮青蛙,这些我认为一直都是不适用于我的词,目前竟然一一浮出水面。
加油,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