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丝·劳里《记忆传授人》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的序,洪兰老师引用了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詹姆斯·密切纳的话,他说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孩子在年少时所读的书,这些书会内化成他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他的人生观,以及他对事情的判断。洪兰老师认为:“有启发性、立意良好的读物是重要的,这些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孩子的品格。但是,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我们如何使孩子喜爱阅读呢?这时,带有想象力、不着说教痕迹的童话故事就是最好的容器了。”
好故事打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灵魂,还有今天下午坐在黄昏里的我。一时间回不过神。故事里的“社区”是理想的、标准化的、没有痛苦的世界,人和人一起都相同,这是因为差异化会带来焦虑、嫉妒和伤害。所以“社区”里的人没有隐私,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最重要的是没有感觉,而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
直到记忆传授人乔纳斯接受上一位记忆传授人的记忆传授的过程中,感知到一切从未有过的“感觉”时,乔纳斯居然看到了颜色,感受到了生命本来有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最让乔纳斯震撼的感觉是——爱。而这个词汇是早已被“社区”的人抛弃,他们人人被要求“描述正确的语言”,“爱”是古老的、没有意义的、模糊的词。
乔纳斯心中有了“爱”,亲眼看到社区里一直非常神秘的“解放”仪式原来就是残忍的注射药物致人死亡的过程。他几近崩溃的感受到这种痛苦,而除了两位记忆传授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不知道这是死亡,不知道无缘无故杀死一个人是多么可怕的事。
所以他决定逃亡,带着差点被执行“解放”仪式的小婴儿加波,疯狂逃离社区边界,长途跋涉、忍饥挨饿,走到“别处”,一个似乎听到美妙音乐的地方......
看完书,搜了电影来看。基本是原版内容,改编的地方不算大。只是在结尾的时候,电影趋向完美,乔纳斯逃亡成功,抱着怀里的小婴儿,走到“别处”的小木屋外,小木屋窗户上透出温馨的光,和隐约的欢笑声、隐约声。而因为乔纳斯的成功逃离,边界的高塔射出巨大的磁波涌向“社区”,“社区”有了颜色,不在是黑白色,社区的每个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过往的记忆向每个人的心中涌现,冷漠、麻木的人们脸上留下了温暖的眼泪......
“社区”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天堂吗?
没有痛苦,没有四季,没有阳光,没有灾难,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隐私,没有父母,没有情欲,没有差异......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一切井然有序。
天堂少了什么呢?
真实的生命本来的张力。这种生机勃勃的力量带来爱恨情仇、烦恼和欢乐、恐惧与安详、温暖和寒冷、谦卑和骄傲,犹如阳光下万物和影子,光亮和阴暗始终同在一样,谁都不可能让自己和影子分割。天堂试图帮人类削掉痛苦,同时也削掉了欢乐。去除了仇恨,同时也毁灭了仁爱。
这样的天堂,还是真正的天堂吗?
或者说,这样的天堂,还值得被向往吗?
书的另一篇推荐序,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张子樟说:“《记忆传授人》告诉读者,人间天堂不是桃花源,不是香格里拉,而是我们目前正生活其间的现实世界。纵然这世界并不完美,有太多的生死离别,依然是最理想的世界——不要畏惧,也无须排斥。”
不完美的世界,真实和爱弥足珍贵,它触手可及,滋养着我们的生命,给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想起罗辑思维“家庭背景声”欧阳夏丹朗读的一篇故事: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侍者跟他说:“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种各样的消遣,不乏妙龄美女。”
这个人听后感到惊喜,但却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就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美味佳肴,同时享尽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要求侍者提供一份工作。
没想到的是,侍者摇摇头:“这里唯一不能提供给您的就是工作。”
这个人沮丧极了,“这真是太糟糕了,还不如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侍者温柔地说。
是的,天堂与地狱比邻。你想要的天堂和地狱都在你的心念之间,你想去往的天堂未必是天堂,你以为的地狱未必就是地狱。
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