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化的创造性转化,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有活力。
面对当前洋节日盛行之际,倡导生活化的文化传承势在必然。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逐步实施仁义礼智信、谦恭礼让廉耻,让其成为日常生活规范,培养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
面对有目的的"文化侵略",强化教育化的文化传承刻不容缓。我们要使中华文化成为小学学中学的重要课程,要切实做好的中小学生的文化传承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民俗民风考察、诗词诵读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沁入骨髓。
振兴我们民族的文化,振兴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靠“抵制外来文化侵略”,更需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进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塑,需要的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脑子认清事实,用自己的心认同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