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理解自身感受,这对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治疗容易吗?不容易!光精神分析就有十几种流派,主体、客体、依恋理论,还有认知行为、ACT、家庭治疗……不可能学这么多。作为治疗师,平行对待来访者,也不容易。
我做了很多危机干预,其中包括孩子。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不多做什么就是最正确的。有些问题往往就出在多做。我们常说要“Hold得住”,就是以恰当的方式去抱持和包容。来访者刚开始不合作,你不要太当真。人家花了钱花了时间,不是故意来跟你过不去的,要理解背后的含义。
治疗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有理性的、感性的,潜意识等多方面的要求。在身心所有层面与来访者互动中,我们容易体验到的是“我的想法是什么”,但真正要体验的是平时不太容易激发出来的情绪。
从广义角度来说,精神分析认为我们对别人的任何判断、感受都是我们的投射。治疗最后寻求达到的目标是,对于自身重要的无意识欲望、防御和幻想,对于自己婴儿时期的冲突以及衍生物,能够在意识层面得以理解。
这个境界很难全然达到,有人天天做精神分析,做了很多案例,却越做越糟!我们希望达到完全自我掌控,对命运了然于心、很通透的境界……这很吸引人,但不容易。
人吃五谷杂粮,有时自我体验,盲点也不尽然能被扫除干净。
我们做治疗师,自己的问题全都解决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知道:我有什么类型的问题还没解决,也要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方面的问题。
(未完待续)
——摘自张海音
《一个好的治疗师,需要具备5种能力(精神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