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第一章《理念的厘清》,作者从①为什么要探索大单元教学②什么是大单元教学③大单元教学和以往单元教学有何区别与联系④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变化⑤大单元教学是“抓大放小”么⑥大单元教学是音乐学科的好搭档几个方面做了具体介绍。
从第一章,我了解了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与以往单元教学的区别。既然提出了大单元教学,肯定是经过教育专家们的调研实践的,探索大单元教学肯定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趋势。书中指出,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由“大观念”统领、浸润真实情境的、以表现性任务与问题链为骨骼,贯穿持续性、表现性、增值性评价的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方式。我更认同语文特级教师陆志平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其实就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那么音乐大单元教学,就是基于音乐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这样更容易理解。之前培训提到大单元教学时我就自我解读,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涉及音乐作品的所有内容有深入研究整合的能力,将教学内容以某一主题进行再整合进行教学,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结构化课程。
但是读完第一章最大的感觉就是,迷茫。感觉自己不会教学了,忽然感觉之前的教学感受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中是不对的。比如,之前上课会根据所教内容找切入点导入新课,然后在新乐曲教学中也是以乐曲中的某一段或者某个元素切入再有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可是,现在大单元教学要求我们要“高站位”、“大观念”、“大视野”,以大见小,那么使用大单元教学方式,对于没有系统培训的教师会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书中还说,大单元教学的学时时长不再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40或45分钟,而是以学生学习内容多少决定时间长度。那么,之前在优质课评选中的提前下课和拖堂的扣分项应该也就不作为评分标准了,可是这样操作起来会不会更难了?
教学既要有“大局观”又要能“结构化”既要渗透“感性之美”更要兼具“理性思考”。当学生的时候觉得音乐老师上课很简单,放音乐学生跟着唱就好,遇到喜欢的音乐作品学生自己会去收藏学习,现在身为老师,没觉得学生有多喜欢音乐课,老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没有激发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本书后面的内容能让我知道大单元教学该如何实施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