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一次伊豆,却怕寻不到那个叫薰子的人|《伊豆的舞女》

一、

        “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剔透”——这是伊豆,川端康成笔下俊秀的岛,抑或是一个空灵纯净的新世界,可我更愿意视它为一方洗刷苦闷、安放朦胧情愫的地界。

二、

        南伊豆有一行流浪艺人,“我”在去往下田的途中,邂逅了那位叫薰子的舞女,十四岁的她看起来却有着十七八岁的成熟稳重模样,不过在“我”身边,她又羞涩单纯且可怜得让人疼惜。而“我”,忧郁的十九岁,来自于东京这样的大城市。

三、

        孤寂的伊豆,十四岁的薰子早早开启了艺妓生活,舞娘的飘零在她的面容上铺满鲜花般的古色妆容,这般年纪在眼角画上胭脂红,梳一头古雅发髻,扮成了十七八岁的光景。

        艺妓的飘零无法送走她的青春,与客人相处并没有将她拉入世故的大门,卑微不受待见的地位造就却的是谦和友善、举止优雅的薰子,眼神里透着的是天真,散着的是迷惘,落下了的竟是渴望,而搽去脂粉的脸颊有着的是质朴单纯的气质。这样未经世的面容与飘零的生世结合得让人怜惜。

四、

        如水的心灵没被尘世玷污,寂冷的伊豆拥有这样的薰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们或许都曾幻想过去到远离城市的乡间、小岛,只带上初恋般的情愫,巧遇这样一位想让人守护的女子。如同《小森林》里那样,这样的境遇真是能洗刷心灵,流放苦闷。
      《伊豆的舞女》我回味过多遍,夜深时分,我不止一次想象着川端的十九岁大概与我的或我们的十九二十岁相似,我们都会在这样朦胧的年纪喜欢上朦胧的美丽。邂逅薰子时,书前的我近乎就是那位来自东京的郁闷学生,渴望着在洁净的空气中,在铺满落叶的青苔路边,在汩汩流淌的池水旁,在暖融融的阳光下,与薰子同行。

五、

        有时多希望活在那本书里,又有多少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苦闷,却无处安放。我的青春存哀愁,无人话,寻这样一位薰子,蓦然回首,却只能在川端笔下觅得。他把伊豆写得那么静谧美好,纵然某一天,某人飘到了南伊豆,纵使有那样湿漉漉的空气,完美融合冷秋的月色与宁静乡野,低矮暖灯的屋檐下,或许,大概只有卖着纪念品的大叔吧。

六、

      川端的伊豆与现实的伊豆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那个略显懒散哀愁的伊豆,是我将一切烦闷倾倒的世界。我们寻觅着千万次,找的即是那一只能够装下青春情愫的容器,是一位纯朴、天真未泯的“薰子”。一路相伴而去,释怀是自然,憧憬是必然。复杂的感性世界捉弄你我,情愫为何总要朦胧,或许这样才纯净,才能打动这颗苦闷的心,才能又悄无声息地离开,只留下更清凉的秋风和最白的月光。

七、

        回往现实,用释怀告别薰子,不念她却是最厚重的留恋。我不愿去伊豆,是害怕失望于寻不到她——薰子并不会站在残留着温泉水汽的旅馆门前,用泛着水珠的双眸凝视山雨,而是住在每个人的秘密房间,这房间就存在在每个人的心里。

八、

      薰子这样的人,在清新淡雅的哀愁之中捎来了温馨与浪漫。心底,躲藏着似恋非恋的感性。其实与之相遇,终究是要作别离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在学生时代,就学过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那是第一次接触并了解这位杰出的作家,因此也知道他是日本...
    曾彧阅读 7,854评论 2 10
  • 2016.10.26 晚11:58 看书时候,偶觉嗓子有异物,便无意识地清了清嗓子,此刻心从诺曼·麦克林恩的垂钓轶...
    付庸阅读 128评论 0 2
  • 文丨张西影 结识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但正在有趣的实属难得。有趣的温柔,有趣的坚强,有趣的力量,随时随地都能散发出炙...
    豫视西影阅读 481评论 0 3
  • 我想梦见一条路 足够我从 夜幕刚起走到晨曦微亮 走在黑暗 朝向前方 要停在太阳升起 四顾四顾 阳光温柔推拒身心方倦...
    一束冬阳阅读 180评论 0 2
  • 喜欢一个人 我想大醉一场 连同喜欢一起忘掉 回来时经过奶茶店 进去找两只熊和莉 我问两只熊 你还喜欢敏姑娘不 他啊...
    修行路上的貓姑娘阅读 194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