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无恶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通译】
孔子生疾病,子路派自己的门徒去做孔子的家臣。患病之间说:“仲由很久以来就一直做这种弄虚做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这是在骗谁呀?是在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之手,不如死在弟子的手中呀?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也不至于被丢在马路上无人埋葬吗?”
【学究】
孔子在生病期间就看出了弟子的用心程度,对于子路的行为,孔子特别不舒服,不舒服在于不是不要家臣侍侯,而是希望那些弟子们亲自服侍。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才是儒家推广的思想核心。
很少有孔子发怒的时候,这里面的确看到了孔子愤怒至极,怒气冲冲对弟子说,哪怕我不能以大夫之礼下葬,也不至于路遗死骨。实际上就是在指桑骂槐,告诉所有弟子的不孝行为。
现在很多晚辈叫保姆来照顾长辈,也是无奈之举,实际上老人就希望看到子女在眼前就安心了。
【原文】(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通译】
子贡说:“我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他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懂行的商人估价而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我正在等一个识货的人给个好价钱卖掉呢。”
【学究】
子贡是孔子弟子里最懂生意经的一位,这里孔子和子贡对于美玉的认识是一样的,也就是只要有好价钱,都愿意把美玉卖掉,都是明白玉无价,有人出好价钱就一定不会留在手上。
价值需要通过交易来显示。这里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孔子和子贡把自己比喻成一块美玉,看当时的君王是否识货,如果有君王把孔子和子贡当成宝贝,就会出山做官为百姓效劳。这是一种特别的自我包装能力,借玉比自身,瞬间提升自我的价值。
【原文】(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通译】
孔子想到九晃蛮夷之地去居住生活。有人说:“太简陋了吧,怎么居住呀?”孔子回答说:“只要有君子居住在那里,怎么会简陋呢?”
【学究】
当时很多地方很荒芜,也不懂礼仪。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里不是讲孔子真去荒蛮之地生活,而是到没有礼仪的地方去发展。这是孔子自信之处,只要有君子在,一定能传播礼仪文明,使荒蛮之地变成文明之地。
没有物质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文化,最可怕的是有物质而无文明,那就是最悲哀的现象。当然那时候真没有物质丰富而礼仪晃蛮的地方。可见孔子的决心的确不小,也让大家都有文明教育的机会。
【原文】(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通译】
孔子说:“我自从卫国回到鲁地,才把乐礼纠正,雅乐和颂乐都能得到各自的发挥。”
【学究】
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去传播周礼制度14年后,又从卫国回到了鲁国。孔子一边游学,一边传道,一边整理古文典籍,使散失的文章得以修正。这里说到《乐》经的各得其所,且也是最早散失的古经。
孔子按自己的想法整理古籍,有得有失,得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整理,收集了流失的书籍,同时也因为孔子太过于强大,使好多思想得以压制。好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才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得以传承。
成也孔子,败也孔子。文化就是一种易得易失的流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