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句话,是对我说的:现在事情你看着很少,好像也没什么难度,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那你又能做到什么程度?事情都过来的时候,能否担的起来?
为什么从别人那听到这样的话,此时是在对我照一个镜子:我此刻并没有定下心来做事。这件事具体展开可引发两个思考。
先来说说第一个思考:
回想我一早接到的一个任务:电话陌拜。先要从网上整理名单及联系方式,做一个大概的筛选,基于早上的工作,其实预估了一下,五个区,每个区至少有4个意向,才有可能拿下1-2个,预估的是5个里边有一个意向,每个区我需要整理20个电话。五个区100个电话。(这个前提条件是:五个里边有一个意向客户,4个意向客户里有一个确定客户)其实这个前提对电话信息质量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也是第一次,让自己试着先这样做,过程中发现再完善。
实际开始之后,一开始尽可能的在网上找客户名称及电话,因为对客户有要求,加之不熟悉(现在看来,心态还是存在问题的,总在找借口,避免说这样的话),找的信息还是比较少的,自己也不是很坚定,就有点得过且过的感觉,不再是追求做好,而是做了就好。100个没达到,实际总共40个电话里出现2个意向的。归纳就是20个里边有一个意向。
结果其实可想而知:很不满意。先不说都没有按照计划来做,计划的前提假设也是需要调整的。整个过程中心态存在很大的问题,处理事情不坚定,遇到问题先想要退缩,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满意”的借口。
怎样可以做好,从这个事情出发:
一开始先是做了假设的(前提条件),若是假设成立,按照计划,结果自是令人满意的;
若是假设不成立,要根据实际结果,重新设定假设;重新设定的还不成立,需要整合两次概率,重新设定假设。(实验的次数越多,计算出来的概率越准确。)
这是整体比较完善的思路。实际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环境的、自身的问题都会涉及,不该过多关注在这些点上,都是阻力,要寻求解决办法,想那些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从哪找到更多的信息,从哪获取更为有效、准确的信息。
关于这件事情,接下来,我会再跟一天,不在求做了,而求做好。
把一件事情做好,成果完美,才算精致。过程积极(永远在找突破口,找解决办法),才算精致。下一次永远比上一次好,才算精致。
第二个思考:
事情都过来的的时候,能否担的过来。这个和昨天的是联系的,都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致。当一堆事情过来的时候,从何下手,若事情是有关联的,又如何做处理?
想到之前整理仓库物资,一开始自己不熟悉(呵呵,现在看来是借口,当时觉得是难题),让拿个什么也得找半天,找东西踩着高跟鞋也要爬上爬下,搞的灰头土脸的,搞完之后,只觉得:WA!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赶忙去洗手,拍掉衣服上的脏。都能想象每次整理都是翻箱倒柜地找。
现在想来:真的有要把自己搞的那么不堪么?如果熟悉了它存放的具体位置,或做一些其他处理,例如:规范地方、在包装外加明显的说明标注、清理不必要的物资等等,环境是可以改变为自己想要的。
之后有一次上课,本来排好的整理物资时间也因为其他事项要缩短了不少,整理起来还是比较着急的,再去拿物资的时候,处理事情并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今天听到这个话,是别人给我的最真实的回馈。也让我深入去把每件事情联系起来。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到,所以环境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如果这件事情一直这样,它做的慢了影响接下来做的事情。接下来的事情处理不好,又会影响下一项......做的不好,出现纰漏,也影响之后的上课。影响了上课效果,孩子和家长的反馈就不好。反馈不好会影响报课情况。报课情况不好,就会影响公司效益。公司效益不好,就会影响到我工作的状态或赖以生存的工资......一直不调整,公司总有新的机会或契机出现改变,自己的人生,却是如何也换不回来。
所以,精致地做一件事情有多重要,它可能影响整个系统。做的好,环境因你而改善;做的不好,不是环境容不下你,而是你令到环境变糟糕了,自己将自己从哪个漏洞里漏掉了。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可能一切不是很明显,因为还需要量的积累。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沉淀下来,精致地做事情,也耐心地等一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活可以很精致,一颗用心的心,一个愿意感知自己、感知生活的心。愿你也体验到把一件事做到精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