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阴符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
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
由于是难得的褚字墨迹本,所以被历代学习褚字的爱好者推崇,甚至有人称临写此帖为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 ▼ ▼
点法
作点下笔宜藏锋多于露锋,《阴符经》上的点法,粗看似露锋,然其尖不是尖细的。若露锋,则应避免尖弱。
藏锋是笔尖的折锋,很细微;或笔尖着纸后略停顿,使不尖弱。藏锋下笔又振动笔锋,运笔过程始终是动势,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收笔用力使笔锋恢复中正的状态。
横画
《阴符经》横画变化丰富,长短横各具姿态,挺拔劲健。长横略带弧形。
写横画执笔手指须松紧适度,注意训练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掌竖,腕发力沉着,腕平方能气力匀平。
若掌不竖,即使腕平,点画无坚紧细密润泽之力。若腕不平,点画宜现欹侧之势。
竖画
《阴符经》竖画直中有曲,下笔法与《兰亭》接近。
写竖画,依竖笔横下笔之法,折锋振笔下行,或作横点状振笔下行,不可一味顺下。
先一节一节振动,蓄力行笔,再发力行笔,至尽处用力收笔锋,使归正。
撇法
《阴符经》撇画具长短粗细变化,长者劲健舒展,短者挺拔迟重。
写撇画,最忌斜拂,虚飘无力,笔锋纤弱。写撇法须悬肘腕,并运肘腕。
若短撇用指无大碍,长撇必须用肘腕为之。
捺笔
《阴符经》捺笔一波三折,最为显著。
一波三过折笔,取逆、涩势。手腕由左向右下平行运笔,一截截行进。同时又上下振动,更辅以指力调锋。
腕不止左右运行,还须上下振动。指腕臂相互配合,而以手腕发力为主。
趯钩法
《阴符经》的趯钩大部分写得饱满锐利,个别处理为芒刺钩。
写趯钩:作竖笔用努法,至趯处,攒锋畜力,乘势出之,出则有空回之势,不得猛向前出,使笔锋尖弱。
戈法
《阴符经》的戈画各具意态,写法变化丰富。“我”字的戈笔,很符合右军“落干之法,峨峨如长松倚溪谷”。
转笔
《阴符经》的转笔在“也”字有所体现,转笔有换铎和不换铎两种。不换铎的弯转处,圆转如篆书笔意,如“也”的左下角写法。
转笔弯转处挺拔有力,如屈铁之力,此处之力在于弯转之前的畜力调铎,也可以说是这一笔要意在笔先,写时已想到后面的发力。
折笔
《阴符经》下笔藏锋,有折铎入纸用笔,又在横折笔时多折铎。
折铎即是换铎,用笔须提笔折铎。折笔换铎是笔法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转折笔应有意练习折铎手法。折铎而出的笔画会带动整个结字挺拔开张。用到行草书中,易使结字章法清朗劲健。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