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下雪了,才知秋天已过

十月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月份,许是成熟的继续就是衰败,黄叶遍地很美,可是我们知道它们即将腐烂。

像一道闪电一样击中网络的一个消息:李咏病逝,终年50岁。

紧接着,金庸也仙逝了。

愕然,失语。

铺天盖地的纪念语录和文字,迅速充斥了你的新闻客户端、朋友圈、微博......

谈不上悲痛扼腕,毕竟他们都不是你的至亲,而且,除了书本、电视这些媒介,其他并无交集。

但是心底还是生出恻然、感伤、不舍。

我们失去了一个时代,那个给我们留下珍贵的回忆的片段。

一代人的江湖走远。

我很少特别欣赏电视主持人,但是李咏是其中之一。

我喜欢的不是他热热闹闹的《幸运52》,也不是金光闪闪的《非常6+1》,而是他与其他央视主持不一样的着装和行事风格,对比新闻节目那些换了面孔不换说辞,甚至服装都高度统一的脸谱化主持人,李咏当得起可爱、幽默、睿智这些形容词。

还记得追他主持《梦想中国》时候的情景,造星能力上,偌大央视,比不上芒果台。

我觉得李咏撑起了整台节目。

而金庸自不必说。

年少时候的武侠梦,耳熟能详的一个个经典人物,即使没有读过他的小说,也鲜少有人说完全不知道他书里的角色。

虽然现在不会刻意去寻找他们的影像,但少年时期的审美,人物的剧照贴在歌词本里,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他们都曾在我们摸索世界的时光里,在我们的心里,涂上属于他们独特的印记。

我们以为有些记忆,会随着这些人,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这里,时间的流逝好像没有意义。

他们就这样安静地一直存在着。

然而,最令人心痛的,就是猝不及防的告别。


因为我们习惯了相遇,习惯了相处,却不习惯离别。


我们以为生离已经算是人间悲剧,然而死别才最是无可奈何,更可怕的是,我们以为离我们很遥远的模糊存在的隔绝,一下子变得这样清晰,好似无迹可寻,却清晰如同火吻烙印。


相比较离开的人,留下来的人,会更加痛苦。


两个人非常相爱,说情话的时候难免会提到谁先走的问题。


一个说还是你先走吧?我不愿意让你来忍受这种失去的苦痛,我来承受就好。

一个说还是我先走吧,在我活着的时候,好好照顾你,我走了,你代替我继续活下去。

最后约定两个人一起走。


当然,情人之间的傻话,都做不得真,命运也不会由谁来编排。


可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爱情誓言还是自古就有。


可见不论生离,还是死别之痛,凡人都不想体验。


因为失去的痛,就像在胸口剜一个血洞,心空了,生命源泉流失,什么都无法填补。


天长日久,记忆的反刍,始终像舌头舔着牙齿掉落的空洞---你以为它还在,但是却是永远的失去了。

听闻李咏去世以后,妻子哈文在朋友圈发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来又听闻朋友出来辟谣,哈文并没有说这些话。

可是我相信,很多人读了这段话,都会很感动。

因为对比李咏和妻子哈文,他们的恩爱可以媲美任何一部偶像剧。

《吾妻哈文》是李咏最大篇幅的情书,在我看来仅次于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爱你如同爱生命》。

“一百次争吵,一百次是我认错,因为我在意她,在意她的感受,......我爱她,所以我怕她。”

还有一句话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对于爱人,世界上只有两种感觉:爱,和恐惧。

两个人有了矛盾和争端,最先道歉的那个人,一定更加重视这段关系,因为ta害怕失去。

相比较尊严、面子,ta觉得失去对方更加让人恐惧。

其实这种感觉,不仅仅适用于夫妻、爱人。

亲情和友情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在一梦不知天的年纪里,玩过家家,身后妈妈在厨房里烹制可口的饭菜,电视剧准点播出,喜欢的明星意气风发,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梦里,电台和录音机里,有美妙的音乐,书本里有诗和远方。

我们勾着小伙伴的手,说做一辈子好朋友。

我们依偎着父母,以为是一辈子的护佑。

离别和死亡是外星词汇,我们不用懂。


然而时间是一双怎样翻云覆雨的手啊。


昨天的我们走远了,命运把并肩往前的伙伴带到哪去了?

父母亲人的脸庞刻上风霜。

旧时的屋场早已拆散,熟悉的街角几个月不见,就是另一番模样。

我们不得不接受,身边的人事,犹如另一种形式的时钟,提醒我们,生命的运行轨道,时间的残酷。


它提醒我们:


伴侣是用来相爱的,不是交战的;

朋友是用来相守的,不是用来疏远的;

亲人是用来相伴的,不是用来背离的。


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呢?

最坏的情绪,最恶毒的言语,最刻薄的算计,留给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我们争吵,互相指责;

我们斗气,看谁更需要朋友;

我们冷淡,手心想要脱离手背;

我们一次次任性,恃宠而骄,以为经受得住考验,才是真爱。


可知不论什么缘分,都是时光的礼物。

下一个拐角,我们失散,天涯尽头,可有人再与你“歃血为盟”?

下一辈子,我们可还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

不喝孟婆汤,你也不能再在时间的河里,掬起当年的那捧水了。



金庸的长子查传侠在19岁的时候自杀身亡,这是他心里一直无法释怀的痛。多年之后他在自己的《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写道他对张三丰和张翠山,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的感情的认识,他的原话是: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彼时不懂是幸运,而最终懂得,却是多么悲凉。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有一个统计很有意思,说人的一生大约会遇到2920万个不同的人,而爱上一个人的概率仅有0.000049%。


这样的几率,是送给我们玩儿的吗?


《红楼梦》中借宝黛的爱情,说出这种拧巴纠结的心境---本是亲近之心,偏生疏远之意。

矫情如黛玉,最后果然失去了她的爱情,青年早逝,也不得不说与这种心态有关。


我们有时候会爱上看电视剧和电影,为剧中悲欢离合伤心哭泣,大抵也是在别人的人生里,演一遍自己的眼泪吧?


别等朋友离散了,才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

别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

别让爱的人,在妄念中背道而驰;


世界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轮回,秋冬转眼就要更迭。

别等下雪了,才知道秋天已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认识ijkplayer 最近公司准备开发一款视频播放及直播的应用,找了许多开源的框架,大部分都是基于ffmpe...
    JustinMiller阅读 24,799评论 1 7
  • 人生好像充满会转弯的预期,眼前似乎坦途,然而,走近才发现是个转角。 我的再一个转了弯的预期是大学。 从初中开始期待...
    FISH21阅读 268评论 0 0
  • 课程设计--孙老师、李老师、助教 可见4m变倍组件设计 孙老师以可见2m变倍组件为例详细讲解设计过程 1.主光路 ...
    遇见学无止境阅读 81评论 0 0
  • 我总是抱怨着,抱怨自己总是白白忙碌着,也发自内心的讨厌着自己的生活;总是骄傲着,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内心长戚戚。我想...
    我的狐狸朋友阅读 485评论 0 1